
見“ 誠惶誠恐 ”。
“誠惶”是漢語中表示心理狀态的形容詞,由“誠”(真實、确實)和“惶”(恐懼、驚慌)組合而成,本義指内心真實存在的惶恐不安之情。這一詞彙常見于古典文獻與正式語境中,例如《後漢書·杜詩傳》記載“臣詩奉職無狀,竊見明诏……不勝戰慄,誠惶誠恐”,此處“誠惶”與“誠恐”連用,強調臣子對君王的敬畏。
從詞義演變角度看,“誠惶”既可獨立表意,也可與其他詞語搭配。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誠”在此作副詞,表示“确實、的确”,強調“惶”的程度真實可信,如《三國志》中“臣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即體現臣屬對上級的恭謹态度。
現代漢語使用中,“誠惶”多保留其古典意蘊,常見于書面表達。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惶恐不安的真實心理狀态”,常用于自謙語境或莊重場合,如“接到重任時,他誠惶地表示定當竭力而為”。該詞在當代多與“誠恐”連用為成語,強化情感表達的完整性。
“誠惶”是“誠惶誠恐”的簡寫形式,多用于形容敬畏、謹慎或不安的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誠”指确實、實在,“惶”即害怕,“恐”為畏懼,合起來表示因敬畏或愧疚而極度小心謹慎,甚至達到惶恐不安的程度。
單獨使用“誠惶”的情況較少,通常需與“誠恐”連用構成完整成語。若單獨出現,多出現在古文或特定修辭中,如“誠惶拜謝”。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典及成語詞典的完整解析。
傲客包修補稅蹭蹬讒忌鄧艾吃帝位短褐袍二典反仄拊牀蓋愆膏沃貢表鈎沈寒窯豪麄回想家隆谏臣江輪甲紫誡勉節取金書巾韈盡早開談潰破雷煥留劍遼迥理脈龍溪論柄漭沆面譽背毀牛渚矶捧腹大笑牽頓輕卒欽命全士然可哨崗省力聖米什件兒食力十六羅漢水精肅淡睟容素未謀面亭決猬立微尚香精顯老限訾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