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丞弼的意思、丞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丞弼的解釋

(1).輔佐的大臣。 宋 蘇轍 《論用台谏劄子》:“每當視朝,上有丞弼朝夕奏事,下有臺諫更疊進見。”《明史·戴士衡傳》:“陛下高拱九重,目不睹師保之容,耳不聞丞弼之議。” 清 顧炎武 《杭州》詩之二:“南渡始僑藩,懿親藉丞弼。”

(2).輔佐的職位。 宋 蘇轍 《西掖告詞·張璪光祿大夫資政殿學士知鄭州》:“昔我神考,收擢儁良,置於丞弼。” 明 歸有光 《張治賜谥文毅诰文》:“往殿 南都 ,以長六卿;尋被召還,置之丞弼。”

(3).輔佐。 宋 範仲淹 《謝授知邠州表》:“詔旨弗從留居丞弼之位,表章再露,請陳戎狄之機。”《明史·李善長等傳贊》:“其從容丞弼之任者, 李善長 、 汪廣洋 、 胡惟庸 三人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丞弼”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及使用場景:

一、基本釋義

  1. 輔佐的大臣
    指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輔助職責的官員,通常與君主或核心權力機構緊密相關。例如《明史》提到“耳不聞丞弼之議”,強調其參與國家決策的角色。

  2. 輔佐的職位
    表示官職名稱,如宋代蘇轍在《西掖告詞》中記載“置之丞弼”,即指将人才安排到輔佐的職位上。

  3. 輔佐的動作
    作動詞時意為“輔助、協助”,如範仲淹《謝授知邠州表》中“留居丞弼之位”,描述官員在職位上發揮輔佐作用。


二、曆史文獻例證


三、現代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曆史背景,可參考、2、3等來源的詳細引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丞弼

丞弼(chéng bì)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古代文獻和文言文中,具有特定的含義。下面将對其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丞弼由兩個部首組成,從左至右分别是一丨(一點水)和弓(弓狀物)。整個字共計6畫。

來源和繁體

丞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字形的形狀和字義的涵義都經曆了相應的變化。在繁體字中,丞弼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丞弼的漢字寫法可能不同于現代簡體字,但其基本的形狀和結構保持一緻。這是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種形态。

例句

以下是一些含有丞弼的句子:

  1. 丞弼忠心耿耿,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
  2. 他是皇帝身邊的丞相,丞弼之職備受尊重。
  3. 丞弼之人,智謀出衆,善于處理複雜的政治問題。

相關的組詞

- 丞相: 古代官職,給予皇帝最高決策和輔助的官員。

- 丞傅: 中國古代官名,屬于三公之一,輔佐皇帝處理政務。

- 丞郎: 古代官名,屬于皇帝的侍從官員。

近義詞和反義詞

- 近義詞:丞員、丞相、丞傅

- 反義詞:國賊、危害國家利益的人

丞弼一詞具有明确的含義,常用于描述古代官職和與政治有關的事物。希望以上介紹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