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 時 齊國 的美男子。《戰國策·齊策一》:“城北 徐公 , 齊國 之美麗者也。” 姚宏 注:“《十二國史》作 徐君平 。”後以為美男子之稱。 高旭 《檗子以詩見懷次韻答之》:“君才肯讓 雲間 陸 ,臣美原輸 城北 徐 。”
“城北徐公”是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與背景 原指戰國時期齊國城北一位姓徐的美男子,後成為美男子的代稱。該典故出自《戰國策·齊策一》,記載齊國大臣鄒忌與徐公比美的故事:鄒忌詢問妻、妾、客人自己與徐公誰更美,衆人均稱鄒忌更美,但鄒忌通過觀察發現徐公遠勝于己,由此引申出對贊譽的反思。
二、成語特點
三、延伸與對比 該成語常與“宋玉”“潘安”等古代美男子并提(如),但“城北徐公”更側重典故中的自省色彩,而非單純外貌贊美。
此成語融合曆史典故與語言美感,既有具體人物指向,又具泛化象征意義,是漢語中形容男性容貌的經典表達。
《城北徐公》是一個成語,意為從事于功業而功高不隱。
《城北徐公》的拆分部首為“土”和“皿”,筆畫為12畫。
《城北徐公》最早出現在《晉書·阮籍傳》中:“不任每日之俸祿而益在諸公之上,猶有三公以上。”這裡的“徐公”指的是晉朝名将徐道覆。後來,人們以“城北徐公”來指代從事于功業而功高不隱的人。
繁體字為「城北徐公」。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城北徐公」。
他在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了真正的《城北徐公》。
城北、徐公。
成就斐然、功勳卓著。
默默無聞、無功而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