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閦的意思、阿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閦的解釋

[梵Aksobhya] 阿閦婆 的省稱。義譯為無動、不動、無瞋恚。東方佛名。《法華經·化城喻品》:“其二沙彌東方作佛,一名 阿閦 ,在 歡喜國 ;二名 須彌頂 。” 明 湯顯祖 《紫箫記·皈依》:“伏念東方 阿閦 ,南方 寶相 ,西 無量壽 ,北 微妙聲 ,諸天持護,得無上甚深微妙。” 清 厲鹗 《東城雜記·半畝居》:“ 俍亭禪師 浄挺 《夜過半畝居》詩雲:‘……俛仰輿蓋寬,閒閒情自足。分坐成主賓, 阿閦 及 金粟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阿閦”是佛教術語,源自梵語Aksobhya(音譯“阿閦婆”的省稱),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1.詞義與翻譯

2.佛教中的角色

3.文獻記載

4.文化影響

“阿閦”不僅是佛名,更代表了一種修行的理想狀态。如需更深入的佛學解析,建議參考《法華經》或密宗教義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閦

阿閦(ā zhú)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分别是 “阜”和“門”,共計14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一種表示“祖上”或“先祖”之意的詞語。在古時候,人們用阿閦來指代自己的祖先。

阿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阿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阿閦也可以寫作「阿阜」。此外,舊時亦有使用「阿㬙」或「阿㬹」的寫法。

以下是一個使用阿閦這個詞語的例句:

1. 我們祖輩的阿閦,為我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阿閦這個詞語沒有具體的組詞、近義詞或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