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醻德”。報答恩德。《太平廣記》卷一九五引 唐 袁郊 《甘澤謠·紅線》:“憂往喜還,頓忘於行役;感知酬德,聊副於心期。”《隸續·漢司空孔扶碑》 宋 洪適 釋:“蓋是懷恩醻德之碑,非表阡納壙之文也。” 清 吳定 《為人後者後大宗說》:“今無後而遂絶之,非所以尊祖也,非酬德大宗以固宗盟也。”
“酬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酬德”指以感恩的心态回報他人的恩德或善行,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與感恩。該詞由“酬”(報答)和“德”(恩德)構成,既包含物質回饋(如財物),也涵蓋精神層面的感激(如贊譽)。
二、文化内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酬德被視為重要的道德準則,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知恩圖報”的價值觀。例如唐代《甘澤謠·紅線》記載的“感知酬德”典故,就展現了通過行動報答恩德的行為。
三、使用場景
四、延伸辨析 該詞在古籍中亦作“醻德”,現代漢語多統一為“酬德”。與“報恩”相比,“酬德”更突出對高尚品德的回饋,而非單純的利益交換。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用例及現代釋義。
酬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回報、報答。下面是有關酬德的各個方面的信息:
酬德的部首是酉,總共有12個筆畫。
酬德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這本古代文化經典著作中。它在文化傳統中體現了一種重視感恩和回報的精神。
繁體字為酬德,與簡體字相同。
關于古時候酬德的漢字寫法,無詳細的資料記錄。我們目前使用的酬德漢字書寫形式是現代漢字标準化後的結果。
他酬德的心意,讓我感到十分感動。
感恩酬德、回報酬德、忘恩負義、恩将仇報
回報、報答
背信棄義、忘恩負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