忡惕的意思、忡惕的詳細解釋
忡惕的解釋
憂懼。 清 方苞 《送王篛林南歸序》:“戊戌春,忽告餘歸有日矣。餘乍聞,心忡惕,若暝行駐乎虛空之逕,四望而無所歸也。”
詞語分解
- 忡的解釋 忡 ō 〔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如“憂心忡忡”。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惕的解釋 惕 ì 戒懼,小心謹慎:警惕。惕懼。惕惕。惕厲(心懷戒懼。亦作“惕砺”)。 疾速:“一日惕,一日留”。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忡惕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典籍用例中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忡”指内心憂慮不安的狀态,如《詩經·邶風·擊鼓》中“憂心有忡”;“惕”原義為戒懼、警惕,《說文解字》釋為“敬也”,後引申為因憂懼而警覺的心理活動。兩字組合後,“忡惕”表示因憂慮而心生警惕,或處于戒懼不安的情緒中,多用于描述對突發變故或潛在危機的心理反應。
從古典文獻用例可見,“忡惕”常見于表達對國事、健康或未知風險的深切擔憂。例如,明代李東陽《求退錄》中“臣心忡惕,寝食靡甯”,即用該詞形容因責任重大而産生的持續焦慮狀态。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且常與“憂心”“惶恐”等詞搭配,強化情感層次。
詞義引申與辨析:
- 與“憂戚”區别:“忡惕”更強調由憂慮引發的警覺性,而“憂戚”側重純粹哀傷情緒。
- 與“惶惑”關聯:二者均含不安義,但“忡惕”隱含對外部威脅的預判,而“惶惑”更多指向内心迷茫。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網絡擴展解釋
“忡惕”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ōng tì,其核心含義為憂懼,常用來形容内心憂慮、不安或恐懼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結構:由“忡”(左右結構)和“惕”(左右結構)組成。
- 詞義:指因擔憂、警惕而産生的心理不安,如《送王篛林南歸序》中描述的“心忡惕,若暝行駐乎虛空之逕”。
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多用于書面語或古典文學中,表達深切的憂慮或恐懼感,例如:“聞噩耗,心忡惕不已。”
- 情感表達:強調因未知或突發情況引發的内心波動,如“忡惕不安”“忡惕難眠”。
引證與例句
- 清代方苞在《送王篛林南歸序》中寫道:“餘乍聞,心忡惕,若暝行駐乎虛空之逕。” 此句通過比喻,生動描繪了聽聞友人離别時的憂懼與茫然。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憂懼、惶恐、惴惴不安。
- 反義詞:泰然、從容、鎮定自若。
補充說明
- 英文釋義:可譯為“worried and fearful”或“apprehensive”。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更多見于詩詞或仿古文體。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川歸海白衣冠成光成眠酬賓穿衣鏡寸飙打渲炟爚登孰第十二夜獨錦蠻踱方步二斤半防禍于未然訪貧問苦膚末夫須該載乖易故岑瑰博顧柯谷梁衮章鍋莊鴻翼壞頽回和會水較好交施家生孩兒筋力廄将絶編來禽青李烈火乾柴領諾逆銷瓯駱擗約秦望商曹上座善事哨探射飛樹頂孫竹貪心題字投赴文境文約烏頭馬角下層絃詞鮮滴仙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