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給予寵幸和富貴。《左傳·隱公三年》:“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2).謂榮寵與祿位。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六:“膏火自煎熬,多財為患害。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貧賤不相顧盼,富貴何假提擕?不貪寵祿榮華,願君知兒懷抱。” 明 李東陽 《宜陽引》:“古來寵祿易驕奢,今人尚憶貧時否?”
寵祿是漢語中由“寵”與“祿”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君主或上位者賜予的恩寵與祿位,多用于古代文獻語境。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寵”指恩遇、偏愛,“祿”為俸祿、爵位,合稱表示因受寵而獲得的地位與物質賞賜。
詞義解析:
文化内涵:
該詞隱含古代社會等級制度下“恩自上出”的特點,如《禮記·表記》所述“事君慎始而敬終,祿在其中矣”,體現個人命運與君主意志的緊密關聯。
近義詞:恩寵、爵賞
反義詞:貶黜、冷遇
參考來源:
"寵祿"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一、給予寵幸和富貴 主要源自《左傳·隱公三年》的典故:"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指過度恩寵和財富會滋生惡習。這種用法多用于警示過度物質賞賜的危害性。
二、榮寵與祿位 三國時期阮籍在《詠懷詩》中寫道:"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強調權位富貴的不可依賴性。此釋義多用于表達對功名利祿的反思,常見于古代文人作品中。
相關詞彙擴展: • 近義詞:恩寵、爵祿、榮華 • 反義詞:貶谪、黜免 • 組詞示例:寵祿雙全(表達恩寵與俸祿兼備的狀态)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領域。其雙重内涵既體現了古代社會對恩寵制度的認知,也反映了知識分子對權位財富的辯證思考。
愛生惡死安衆百故白鶂貶折博泛晡食不死不活部元才守參考資料層冰蟬露婵媛赤軸藂翳倒懸之急雕蟲紀曆調經掉尾發日風柯斧劈皴敷演膏唇岐舌圭角韓掾穢聞舉火峻科狼巾爛汗麗郵鸾旗路不拾遺爐穗鹭行曼荼羅冒功邀賞排诋恲恲偏伍青銅錢若不沙三班桑裡散文詩試年庚詩燕説口鎖藏太史公通時合變讬質緯說文字交祥曆相面險狠魈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