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奪的意思、白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奪的解釋

不付代價而公開掠奪。 元 無名氏 《陳州粜米》楔子:“見了人家的好玩器,好古董,不論金銀寳貝,但是值錢的,我和俺父親的性兒一般,就白拿白要,白搶白奪。” 明 丘濬 《大學衍義補》卷二五:“萬乘之王而有四海之富,乃白奪貧人之物,以為食用,無以異於盜賊之白日行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古典文獻及文學作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基本含義:指不付任何代價而公開掠奪,強調強取豪奪的行為。例如元代《陳州粜米》中提到“白搶白奪”,明代丘濬形容這種行為“無異于盜賊之白日行動”。

結構與發音

出處與例證

  1. 元代雜劇:如《陳州粜米》中“白拿白要,白搶白奪”,生動刻畫了權貴階層對百姓的剝削。
  2. 明代典籍:丘濬在《大學衍義補》中批評“萬乘之王白奪貧人之物”,體現對不公現象的揭露。
  3. 詩詞引用:李夢陽《土兵行》中“白奪钗環換酒沽”,描述士兵掠奪民間財物;宋代嶽珂詩句“黃旗優仕賈,白奪困商程”則反映商人被強征的困境。

相關用法

“白奪”是一個具有曆史批判色彩的詞彙,常見于古典文學和政論中,形容無需代價的掠奪行為,其字面與引申義均體現了對強權的諷刺和譴責。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奪

白奪(bái duó),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白色的、無色的。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白(bái)和奪(duó),其中白的筆畫數為五,奪的筆畫數為十。

來源

白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最早的甲骨文中,白字的寫法是類似“癶”的形狀,代表了露天、白天的意思。後來,隨着漢字的演化,白字變為了現在的形狀,并且延伸了更多的含義,表示白色、光明等。而奪字最初的寫法是類似“又”的形狀,代表奪取、搶奪的意思。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無色、無光的意思。

繁體

《白奪》這個詞的繁體字是《白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白字的寫法變化不大,一般以現代白字的形狀為基礎。而奪字的古代寫法變化較大,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類似“隹”的形狀,并且上面有一個橫折線。

例句

1. 這塊玉石雖然看起來白奪,但實際上帶着淡淡的綠色。

2. 她的臉色蒼白,嘴唇幾乎是白奪的。

組詞

白花、奪命、白晝、奪得、白白等。

近義詞

無色、無光、透明。

反義詞

有色、有光、不透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