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極高的天空。《淮南子·人間訓》:“背負青天,膺摩赤霄。” 晉 葛洪 《抱樸子·守塉》:“鵾鵬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 明 張居正 《慰劉生卧病苦吟》詩:“櫪驥不忘千裡志,病鴻終有赤霄心。”
(2).指帝王所居的京城。 唐 杜甫 《送覃二判官》詩:“蹉跎病 江 漢 ,不復謁 承明 ……肺肝若稍愈,亦上赤霄行。”
(3).傳說中的古劍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刀劍錄》:“ 前漢 劉季 在位十二年,以 始皇 三十四年于南山得鐵劍長三尺。銘曰‘赤霄’,大篆書。及貴,帝服之,此即斬蛇劍也。”
“赤霄”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解釋:
這一含義源于古代對天空層次的劃分。根據道教典籍記載,“赤霄”是“九霄”之一(九霄包括赤霄、碧霄、青霄等),代表天空極高處。古籍如《淮南子·人間訓》描述“膺摩赤霄”,以及晉代葛洪《抱樸子》中“鵾鵬戾赤霄以高翔”,均用“赤霄”象征蒼穹的至高點。
唐代杜甫在《送覃二判官》詩中寫道“亦上赤霄行”,此處“赤霄”借指帝王居所或朝廷所在之地,具有政治象征意義。這種用法常見于古典詩詞,通過空間高度隱喻權力中心。
據南朝陶弘景《刀劍錄》記載,漢高祖劉邦曾于南山得“赤霄劍”,後以此劍征戰,成為帝道之劍的象征。在文化典故中,赤霄劍常與軒轅、湛盧等名劍并列,代表勇武與尊貴。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引用與文化意象,可進一步通過《淮南子》《抱樸子》及杜甫詩作等原始文獻深入探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