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兔的意思、赤兔的詳細解釋
赤兔的解釋
(1).亦作“ 赤菟 ”。駿馬名。《後漢書·呂布傳》:“ 布 常禦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 唐 李賀 《馬詩》之八:“赤兔無人用,當須 呂布 騎。”
(2).泛指良馬。 南朝 梁 吳均 《贈柳真陽》詩:“聯翩驂赤兔,窈窕駕青驪。”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騎疋如龍,卷毛赤兔。”《水浒傳》第八八回:“桃紅鎖甲現魚鱗,沖陣龍駒名赤兔。”
(3).古代視為瑞征的紅毛兔。《宋書·符瑞志中》:“赤兔,王者盛德則至。”《舊唐書·代宗紀》:“十一月甲寅, 乾陵 令於陵署得赤兔以獻。”
詞語分解
- 赤的解釋 赤 ì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顔色:赤血。赤字。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裡。 裸露:赤腳(光腳)。 筆畫數:
- 兔的解釋 兔 ù 哺乳動物,耳長,尾短,上唇中間裂開,後肢較長,跑得快:兔子。兔脫(迅速地逃走)。兔毫筆。兔起鹘落(“鹘”,打獵用的猛禽。兔子才起來而鹘已經撲下去,喻動作敏捷。亦喻作書畫或寫文章下筆迅捷)。 古
網絡擴展解釋
“赤兔”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駿馬名稱(核心含義)
- 曆史記載:原指三國時期呂布的坐騎,後成為關羽的著名戰馬。《後漢書·呂布傳》記載“布常禦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三國志》中也有“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的評價。
- 名稱考據:本名“赤菟”(“菟”通“虎”),意為紅色如虎的烈馬,推測為汗血寶馬品種。部分記載提到其頭部特征類似兔形,故稱“兔頭馬”。
二、良馬泛稱
自唐代起,該詞擴展為良馬代稱。如李賀《馬詩》中“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南朝吳均詩句“聯翩骖赤兔”也以此喻指駿馬。
三、祥瑞象征
古代文獻中記載為紅色毛兔,被視為帝王德政的吉兆。如《宋書·符瑞志》載“赤兔,王者盛德則至”,唐代《舊唐書》亦有獻赤兔的記載。
補充說明
- 文化影響:在《三國演義》中被藝術化渲染,成為“忠義”象征,實際史書記載關羽未騎乘此馬。
- 字形演變:早期文獻多寫作“赤菟”,後因音近演變為“赤兔”。
以上信息綜合自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主要參考、2、5、8),如需完整考據可查閱《後漢書》《三國志》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兔》這個詞在中文中的意思是指顔色為紅色或暗紅色的斑馬,它是一種典型的猛獸。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赤(chì)和兔(tù),其中赤的意思是紅色,兔的意思是一種小型哺乳動物,即兔子。赤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兔的拆分部首是免(miǎn)。赤的筆畫數為三畫,兔的筆畫數為六畫。
《赤兔》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戰争時期。在戰場上,士兵使用赤馬來增強戰馬的士氣和戰鬥能力。而這些赤馬通常體态健美,身材高大,奔跑速度快,帶有紅色的斑點,因此被稱為《赤兔》。
在繁體字中,赤兔的寫法是「赤兔」,其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中赤兔的寫法與今天的寫法稍有不同,使用的是「赤兕」或「赤兔」,而非現在常用的「赤兔」。這種變化是漢字發展的自然過程。
以下是一些關于赤兔的例句:
1. 那匹赤兔威風凜凜地在戰場上奔馳。
2. 身披紅色斑點的赤兔給人一種無畏的氣勢。
3. 從古代的文獻中可以得知,赤兔是武将們最喜愛的戰馬之一。
除了赤兔,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組詞,如赤馬、紅色和兔子。近義詞包括紅兔和彤馬,反義詞則包括白兔和黑馬。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