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符的意思、傳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符的解釋

通行的符信。 唐 孫樵 《書何易于》:“‘權勢如何?’曰:‘傳符外一無所與。’”《舊唐書·職官志二》:“二曰傳符,所以給郵驛,通制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傳符是中國古代用于身份驗證或傳遞命令的官方憑證,其核心功能在于通過特定形制與符號确保信息傳遞的合法性和權威性。這一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的"牙璋"制度,後逐漸發展成為完整的符節體系。

從形制特征看,傳符多以竹、木、金屬等材質制作,剖分為兩半,使用時需兩半完全吻合方為有效。唐代文獻記載,傳符分為"銅魚符"和"傳信符"兩種,前者用于官員身份核驗,後者專司公文傳遞。宋代《玉海》記載,傳符表面多鑄有官職名稱、編號及特殊紋樣,部分高級符節還會鑲嵌金銀作為防僞标識。

在行政運作層面,傳符的應用包含三個等級:普通傳符用于日常公務往來,銀傳符授予刺史級别官員,金傳符則為親王及三品以上大員專用。這種分級制度在《新唐書·車服志》中有明确記載,體現了古代官僚體系的等級特征。明代《永樂大典》收錄的案例顯示,傳符失效引發的行政糾紛需經刑部、大理寺聯合審查,足見其法律效力。

文獻考證方面,《周禮·地官》所述"掌節"之職可視為傳符制度的雛形,而《漢書·文帝紀》"九月,初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的記載,則标志着傳符制度的正式确立。清代考據學家錢大昕在《廿二史考異》中對此有專門論述,指出傳符制度對維護中央集權的重要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傳符”是古代中國的一種通行憑證,主要用于官方文書傳遞或人員通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傳符”指通行的符信,即古代官方頒發的憑證,用于驗證身份或傳遞命令。其作用類似于現代的通行證或公文,确保信息傳遞的合法性和權威性。

  2. 曆史背景與出處
    根據唐代文獻記載,傳符在郵驿系統中尤為重要。《舊唐書·職官志》提到:“二曰傳符,所以給郵驛,通制令”,說明它是官方通信的核心工具。唐代官員孫樵在《書何易于》中亦提到傳符的使用場景,強調其與權力運作的關聯。

  3. 具體用途

    • 郵驿通行:傳遞官方文書時,需持傳符以通過關卡或驿站。
    • 身份核驗:官員或信使憑此證明身份,避免被攔截或盤查。
    • 政令傳達:作為中央與地方間政令傳遞的法定憑據,确保命令的有效性。
  4. 相關文獻與綜合釋義
    除上述典籍外,多部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均收錄該詞,釋義一緻指向“通行的符信”,并強調其曆史語境中的功能性。現代研究中,傳符也被視為古代行政與通信制度的重要體現。

  5. 讀音與字形
    拼音為“chuán fú”,其中“傳”表傳遞,“符”指憑證,二字組合直觀體現其含義。

總結來看,“傳符”是古代行政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憑證工具,兼具實用性與權威性,反映了當時的信息傳遞機制和官僚制度特點。

别人正在浏覽...

包桑獙獙博長蔔世長空稱聲叢塗打胡旋蕩兀稻糧得虧點兵第品東漢分鬥鷄台鵝籠二村法駕導引歌嘯宮闼故侯瓜黑頭公紅暈晃晃悠悠嫁名勁鱗饑穰屦賤踴貴麇至開緖萊孱力耕流杯曲水巒紋螺甸魯人回日録圖南熏北鄙内鄉濃抹淡妝農藝師牌長屏山棄天下入甲山隈神德社肉爽脆雙月送東陽馬生序停歇蛙蛤晩悟誣詭無傷相向先勳襲奪鞋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