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穿鼻的意思、穿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穿鼻的解釋

(1).用繩索或環貫穿鼻中隔。 漢 焦贛 《易林·明夷之訟》:“穿鼻繫株,為虎所拘。”《新唐書·南蠻傳下·兩爨蠻》:“有 穿鼻 種,以金鐶徑尺貫其鼻,下垂過頤。君長以絲係鐶,人牽乃行。其次,以二花頭金釘貫鼻下出。”

(2).比喻操縱,控制。《南史·張弘策傳》:“ 徐孝明 才非柱石,聽人穿鼻。”《資治通鑒·後梁均王貞明元年》:“天子愚暗,聽人穿鼻。” 胡三省 注:“諭之以牛,為人穿鼻旋轉,前卻一聽命於人,以鼻為所制也。”

(3).一種發音方法。發音時,口腔裡形成阻礙的部分完全閉塞,軟腭下垂,使氣流從鼻腔流出。 清 戈載 《詞林正韻·發凡》:“穿鼻之韻,東冬鐘,江陽唐,庚耕清青蒸登三部是也;其字必從喉閒穿鼻而出作收韻,謂之穿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穿鼻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

一、字面本義

指用繩索或環狀物穿透動物(尤指牛)的鼻中隔,以便牽引控制。此用法源于古代農耕文明馴化牲畜的方式,《漢語大詞典》記載:“穿鼻,穿牛鼻也。” 這一做法最早見于《莊子·秋水》:“落(絡)馬首,穿牛鼻”,通過物理手段使牲畜順從人類驅使,成為農業社會的重要馴化技術。

二、引申比喻義

引申為“受制于人,喪失自主權”的被動狀态。如《梁書·武帝紀》載:“徐孝嗣才非柱石,聽人穿鼻”,形容人如牛被穿鼻般任人擺布。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評述晚唐藩鎮割據時亦用“節度使皆由軍士廢立,如穿鼻之牛”,強化了該詞的貶義色彩。現代漢語中,“穿鼻”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如“穿鼻條約”特指1841年《穿鼻草約》(雖未生效),喻指清政府被迫接受的不平等條款。

文化關聯

從畜牧技術到文化符號,“穿鼻”濃縮了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掌控意圖。民俗學研究表明,中國南方部分民族至今保留牛穿鼻儀式,象征對豐收的祈願。而比喻義的廣泛傳播,則印證了語言對社會權力關系的映射功能。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趙翼《廿二史劄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3. 《中國民俗志·農耕卷》(人民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穿鼻”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字面含義

  1. 物理操作
    指用繩索或環狀物貫穿動物(如牛)的鼻中隔,以便牽引或控制其行動。例如《南史》中提到“徐孝嗣聽人穿鼻”,比喻人像牛一樣被他人牽引,失去自主性。

二、比喻意義

  1. 操縱與控制
    引申為對人或事物的完全掌控,常見于曆史文獻。如《資治通鑒》記載“天子愚暗,聽人穿鼻”,形容君主被權臣操控。

三、語言學概念

  1. 發音方法
    指一種鼻音發音方式:口腔形成阻礙完全閉塞,軟腭下垂,氣流從鼻腔流出。例如漢語中的鼻韻母(如“東”“江”等)屬于此類發音。

四、使用場景與例句

五、補充說明

需注意區分“穿鼻”與醫學中的“鼻腔穿刺手術”(治療鼻窦炎的操作),後者屬于專業術語,與詞語本義無關。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釋義、語言學定義及現代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史》《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闇行豹策抱佛腳遍地倒拽凍餓鬥蛩端實蹲夷返政俯仰無愧公檮公爵歸藏豪膽合願候長火井活意嘉課江驿機籌結發夫妻靜襟就班九佐祭脂巨豪開風可奈攬納鱗傷梨霜木蠹目笑骈肩接迹丕緝憑證鋪屋鉛筆遷神潤筆資儒賢骟割社肉十反侍夜衰冕霜月説辭讨面皮透空讬躬缊巡武宿夜勿罔遐度缃荷獻囚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