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酬應的意思、酬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酬應的解釋

亦作“酧應”。1.應答,應對。《北齊書·徐之才傳》:“﹝ 徐之才 ﹞年十三,召為太學生,粗通《禮》《易》。 彭城 劉孝綽 、 河東 裴子野 、 吳郡 張嵊 等每共論《周易》《喪服》儀,酬應如響。” 宋 蘇舜欽 《上集賢文相書》:“某絶不酬應,且止其説,然内實有所待耳。” 老舍 《正紅旗下》七:“盡管不喜多嘴多舌,可是來了親友,她總有適當的一套話語,酬應得自然而得體。”

(2).應酬,交際往來。 元 吳師道 《目疾謝柳道傳張子長惠藥》詩:“從來不解飲,杯勺強酬應。”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 顧祿百 ﹞為 歸愚先生 權記室,凡先生酧應之作,皆 顧 捉刀。”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 唐 人喜酬應,益暢厥風。” 錢杏邨 《白煙》:“一望而知是一個狡猾,食鴉片的,他善于酬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酬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層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應答、應對
    指對他人的言語或行為進行回應,強調對話中的流暢性和準确性。例如《南史》中記載的“劉顯執卷策劢,酬應如流”,形容應答迅速且無誤。
    補充場景:常見于描述辯論、學術讨論或正式場合中的對答能力。

  2. 應酬、交際往來
    表示社交活動中的禮節性互動。如元代吳師道的詩句“杯勺強酬應”,暗指被迫參與飲酒社交;老舍在《正紅旗下》也提到“適當的一套話語酬應”,體現得體的人際交往。

二、使用注意事項

三、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進一步查證,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工具書,或文學作品中的實際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酬應》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意為回答或應答,通常用于描述對某人發問或請求的回複或響應。 拆分部首和筆畫 《酬應》的部首是酉(yǒu)和應(yìng),總共有10畫。 來源 《酬應》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成公十五年》中。之後逐漸被廣泛使用。 繁體 《酬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酬應》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 例句 他迅速酬應了我的問題。 他及時酬應了我的請求。 組詞 酬謝、應對、回應 近義詞 答複、回答 反義詞 無視、忽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