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畿的意思、蕃畿的詳細解釋
蕃畿的解釋
古代指最遠的地方。蕃,通“ 藩 ”。《周禮·夏官·大司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方千裡曰國畿,其外方五百裡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裡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裡曰蕃畿。”參見“ 九畿 ”、“ 九服 ”。
詞語分解
- 蕃的解釋 蕃 á 茂盛:蕃茂。蕃昌。蕃蕪。 繁多:蕃衍(同“繁衍”)。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畿的解釋 畿 ī 古代稱靠近國都的地方:畿輔。畿辇。京畿。 門限,門檻。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蕃畿”是一個古代地理概念,源于《周禮》中的行政區劃體系,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詞義與來源
“蕃畿”指古代王畿以外最邊遠的地帶,屬于“九畿”制度中的最外層區域,距離中央國畿兩千五百裡。其名稱中的“蕃”通“藩”,意為屏障或邊陲,體現該區域作為疆域邊界的防禦功能。
2. 地理劃分
根據《周禮·夏官·大司馬》記載,九畿以王城為中心向外延伸,每層間隔五百裡,依次為:
- 國畿(方千裡)
- 侯畿(外五百裡)
- 甸畿(再外五百裡)
- ……
- 蕃畿(最外層五百裡)
蕃畿是距離中央政權最遠的行政區,用于管理邊疆部族或附屬國。
3. 功能與意義
蕃畿不僅是地理邊界,也承擔軍事防禦和外交職能。通過劃定此類區域,周王朝強化了對邊遠地區的控制,同時區分了“華夏”與“四夷”的文化界限。
4. 文學引用
清代詩人徐昂發在《雁門關》中寫道:“插漢立雄關,蕃畿隔内外”,以蕃畿代指中原與塞外的分界,凸顯其文化象征意義。
擴展說明
“九畿”與“九服”概念相似,但前者側重行政區劃,後者更強調諸侯義務(如《周禮·職方氏》)。需注意不同文獻中的細微差異。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古籍及詞典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原文或曆史地理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蕃畿》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拆分部首是「艹」和「土」,共有13個筆畫。它的含義是指邊遠地區或邊疆地帶。
關于《蕃畿》一詞的來源,它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大司馬》一書中,用以指代邊疆地區。在古代,中國的邊境地區常常被稱為「蕃地」,而「畿」則是指朝廷所轄的中心地帶。因此,《蕃畿》一詞的含義是中心地帶與邊疆地區之間的差異。
在繁體字中,《蕃畿》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蕃」字的舊寫法是「釩」,由「艹」和「釆」組成,意為各種植物的莖。而「畿」字的舊寫法是「圻」,由「土」和「聖」組成,意為領地。
以下是一個使用《蕃畿》的例句:「作為一座位于邊疆的城市,他經曆了許多蕃畿地區所特有的挑戰和機遇。」
與《蕃畿》相關的組詞有「蕃地」(指邊疆地區)、「蕃衍」(指邊遠地帶)等。
沒有直接的近義詞與《蕃畿》相關,因為它是一個特定的詞彙。同樣地,也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之對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