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示的意思、班示的詳細解釋
班示的解釋
猶頒示。謂頒布出來,使人知道。《後漢書·明帝紀》:“帝覽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班示百官。”《晉書·段灼傳》:“遂作禪代之文,刻石垂戒,班示天下,傳之後世。”《北史·房谟傳》:“ 文襄 特賜粟千石,絹二百疋,班示天下。”
詞語分解
- 班的解釋 班 ā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工作或學習的組織:班組。班級。班長。班主任。領班。 軍隊編制中的基層單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時間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場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 示的解釋 示 ì 表明,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别人知道:示警。示範。示弱。示威。示衆。示意。告示。指示。請示。 對來信的敬稱:賜示。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班示”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頒布并公示,常見于曆史文獻和官方文書中,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将官方文書、法令等内容公開頒布,使衆人知曉。
- 發音:bān shì(拼音),其中“班”指“頒布、分發”,“示”指“公示、告知”。
古籍例證
- 《後漢書·明帝紀》:
漢明帝曾将奏章内容“班示百官”,即向百官公示以表自省。
- 《晉書·段灼傳》:
記載帝王“刻石垂戒,班示天下”,指通過刻石立碑的方式向全國頒布政令。
字義分解
- 班:原指分發玉器(“珏”中間為刀),引申為頒布、分派。
- 示:以“二”和“小”組合,象征天象或神靈啟示,後泛指公開告知。
使用場合
多用于古代帝王頒布诏令、公示法典等場景,如“班示天下”“班示百官”,強調權威性和公開性。
近義詞
- 頒示:與“班示”同義,均指向公衆發布信息。
- 昭告:側重廣泛傳播,如“昭告天下”。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證或字源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後漢書》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班示(bān sh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班示是一個漢字詞組,意為“班級示威”。班級示威是指班級成員為了表達某種訴求或抗議,集體進行的示威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班示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王(wáng),示(shì),共有8個筆畫。
來源:班示一詞的來源較為普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軍隊體制中。在古代,将士們會分成不同的班級,每個班級由班長帶領。這種班級體制往往會進行一些軍事示威,以展示軍隊的實力和威懾敵人。
繁體:班示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班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班示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保持現代漢字的形狀和結構。
例句:班示是一種有效的表達訴求的方式,但需要注意維護社會秩序和安全。
組詞:班級、示威、軍隊等是和班示有關的組詞。
近義詞:班集、班施等可以作為班示的近義詞。
反義詞:和班示的反義詞可以根據具體情境而定,如和平示威、安靜學習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