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oma] 古代婦女潤發的芳香油,泛指香氣
施芳澤,正蛾眉。——《列子·周穆王》
(1).古代婦女潤發用的香油。《列子·周穆王》:“施芳澤,正蛾眉。”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弗禦。” 清 珠泉居士 《雪鴻小記》:“適因清恙,午睡初起,帕羅覆額,芳澤無加,而逸韻風生,媚麗欲絶。”
(2).指女子儀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瑞雲》:“﹝ 賀生 ﹞素仰 瑞雲 ……冀得一覩芳澤。”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無題詩》:“手把芙蓉憶芳澤,不知何處托微波。” 郭沫若 《海濤集·離滬之前》:“我不知會接近怎樣的芳澤,會住着怎樣的華堂。”
"芳澤"是漢語中兼具古典韻味與文化意蘊的詞彙。根據《漢語大詞典》,其核心含義可分為三個層面:
一、本義溯源 指古代女子潤發用的香油膏脂,《楚辭·大招》有"粉白黛黑,施芳澤隻"的記載,此處的芳澤特指帶有香氣的護發用品。這種物質在先秦時期多由蘭草等香草提煉而成,具有清潔、滋養與增香三重功效。
二、引申内涵
三、現代運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強調其保留的古典特質,主要見于文學創作與曆史叙述。值得注意的是,該詞在當代語用中多保留第二層引申義,如"未親芳澤"等成語仍活躍于書面語體系,承載着漢語特有的含蓄表達傳統。
“芳澤”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引申義與文學用法
三、其他關聯
建議進一步查閱《列子》《洛神賦》等古籍原文,或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百度百科)了解更豐富的用例和演變。
白漢稻邦表本色臂鞲鄙異不屈不撓布天蓋地稱賢使能陳疴寵望充箱湊份子打入冷宮繙繹非聖非儀服澤公演拐賣桂宮詭故歸骨撿點簡會郊次交谪極覽決竭婪尾春療護甿歌狃狎蟛蚎愆錯欠肚兒親家筇杖氣宇軒昂人怨神怒榮忭汝州風撒開三點檢韘觿試策霜露之疾霜散曙後星孤贖救棠苎襕衫頭名惋怅煨乾避濕維新運動聞風而動文皇倭緞五診鹹夏崤嵚謝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