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慮遠的意思、防微慮遠的詳細解釋
防微慮遠的解釋
慮:考慮,思慮。指在錯誤或壞事剛露頭的時候,就加以防止,并考慮長遠的計策。
詞語分解
- 防微的解釋 在錯誤或壞事剛萌發時,就加以制止。《晉書·慕容垂載記》:“ 垂 為三軍之統,卿為謀 垂 之主,用兵制勝之權,防微杜貳之略,委之於卿,卿其勉之。”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常謂盡誠可以絶嫌猜,徇
- 慮遠的解釋 考慮到将來。 晉 張華 《女史箴》:“ 班妾 有辭,割驩同輦,夫豈不懷,防微慮遠。”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徵調曲之五》:“事之豪髮無謂輕,慮遠防微乃不傾。”
專業解析
“防微慮遠”是一個富有哲理的漢語成語,強調在事物發展初期就采取預防措施,并深謀遠慮以應對長遠未來。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
-
本義解析:
- 防微: 指在錯誤、禍患或不良傾向剛剛露出微小苗頭(“微”)時,就及時察覺并加以防範(“防”),防止其擴大或惡化。這體現了“見微知著”的敏銳性和“防患于未然”的主動性。參考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慮遠: 指思考、謀劃(“慮”)長遠(“遠”)的未來,考慮事物可能的發展趨勢、潛在的風險和深遠的影響。這要求具備前瞻性思維和全局觀念。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整體内涵:
将“防微”與“慮遠”結合,“防微慮遠”強調的是一種未雨綢缪、深謀遠慮的處事态度和智慧。它要求人們:
- 對細微的、初現端倪的問題保持高度警惕,及時幹預,避免小問題釀成大禍。
- 在行動或決策時,不局限于眼前利益或短期效果,更要充分考慮其長遠後果和潛在影響,進行周密的規劃和準備。
這個成語蘊含着深刻的辯證思想,将“小”與“大”、“近”與“遠”聯繫起來,強調從源頭控制風險、為未來奠定基礎的重要性。參考來源:《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處與應用:
“防微慮遠”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一貫重視的憂患意識和長遠眼光。它常用于描述治國理政、管理決策、個人修養等各個方面:
- 治國理政: 統治者需警惕細微的社會矛盾或政策漏洞(防微),并制定具有可持續性的長遠國策(慮遠)。參考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
- 企業管理: 管理者需及時發現并解決運營中的小問題(防微),同時制定戰略規劃,思考行業趨勢和未來發展(慮遠)。
- 個人發展: 個人需注意自身的小缺點、不良習慣(防微),并規劃人生目标,為長遠發展積累和努力(慮遠)。參考來源:《新華成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總結來說,“防微慮遠”意指:在禍患或錯誤尚處于微小、萌芽狀态時就加以預防和制止,同時深謀遠慮,周密考慮長遠的未來,以避免大的災禍或為未來的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它是一種融合了警惕性、預見性和規劃性的重要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防微慮遠”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1.基本釋義
- 拼音:fáng wēi lǜ yuǎn
- 含義:指在錯誤或壞事剛露頭時及時防止,并考慮長遠對策,強調預防與深謀遠慮的結合。
2.出處與典故
- 出自唐代鄭亞的《唐丞相太尉衛國公李德裕會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啟宸衷,大破群議,運籌制勝,舉無遺策,防微慮遠。”。
- 背景為贊頌李德裕(唐代名相)治國時既注重細節防範,又具備戰略眼光。
3.結構分析
- 防微:預防微小的問題,避免隱患擴大。
- 慮遠:謀劃長遠,考慮未來可能的影響。
- 二者結合,體現“以小見大”的智慧。
4.應用場景
- 管理決策:如企業制定風險預案時需“防微慮遠”。
- 個人規劃:例如學習或職業發展中提前規避潛在問題。
- 社會治理:政府政策需兼顧當下與未來,避免短視行為。
5.例句參考
- “公司在項目初期就防微慮遠,針對潛在風險制定了詳細預案。”
6.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防患未然、未雨綢缪
- 反義詞:臨渴掘井、亡羊補牢
這一成語既強調對細微問題的警惕,也要求具備全局性思維,適用于需兼顧細節與長遠的場景。如需更深入探究,可參考唐代政治文獻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霸陵醉尉襞積比類從事薄責側直程儀楚人咻祠谒摧志屈道打肚皮官司耽迷得死電磁爐鍛脯對棋分關奮懑敷袵改望歸咎鬼使航行黃庭教夾袍金伏今古學派笄總栲訊課蒙窺覽魁望擽捋六尺馬履絜慢講沒意頭名從主人冥化貉袖木槅耐洗内食女真文破顔佥士七男八婿青皐情海三腳貓時常市民文學石乳束發小生贖回啴緩騰舉銅龍館柝柝望絕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