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班女扇。比喻失寵或受冷遇之意。《文選·謝朓〈和王主簿怨情〉》:“相逢詠《蘼蕪》,辭寵悲 班扇 。” 劉良 注:“ 班倢伃 失寵,悲怨作《團扇》詩,言秋至則扇見捐也。臣之失位亦然也。” 清 龔自珍 《水龍吟》詞:“嘯如 魯 柱,才如 竇 錦,遇如 班 扇。”又因 班倢伃 《團扇》詩中有“新裂 齊 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之句,故亦用為詠雪之典。 唐 白居易 《春夜喜雪有懷王二十二》詩:“坐罷 楚 弦曲,起吟 班 扇詩。”參見“ 班女扇 ”。
“班扇”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解釋,主要涉及以下兩個層面:
比喻失寵或受冷遇
該含義源自漢代班婕妤的《團扇詩》(又名《怨歌行》)。詩中以團扇“秋至見棄”比喻女子失寵,後引申為人才或事物因時過境遷而被冷落。例如清代龔自珍在《水龍吟》中寫道“遇如班扇”,即借用此意。
典故背景: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妃子,失寵後作《團扇詩》自傷,詩中“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暗喻自身境遇。
象征權力與地位(較少見)
部分資料提到“班扇”指古代官員或貴族使用的扇子,象征權力、財富。但此解釋權威性較低,可能與“班”字的其他引申義混淆。
“班扇”的核心含義是借物喻人,表達失寵或遭冷落,典故明确且文學引用廣泛;而象征權力的說法缺乏經典文獻支撐,可能為現代衍生解釋。如需深入探究,可參考《昭明文選》中班婕妤詩作及曆代文人評注。
《班扇》一詞是指一種特殊形狀的扇子。班扇通常由竹子或木材制成,中間可用紙蒙之,一般有多塊。它的最大特點是其扇面形狀呈班形,故得名。
《班扇》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王”、“立”、“艹”和“夂”,共計4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2劃。
《班扇》這個詞的來源尚不明确。它的繁體字形為「班扇」。
古時候漢字中,班扇的字寫作「班扇」,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1. 他從舊箱子裡拿出一把古老的班扇,輕輕地展開。
2. 大演唱會上,歌手手舞班扇,給觀衆們帶來了美妙的視覺享受。
班紅扇、折疊班扇、古典班扇、班扇工藝、班扇舞、班扇書法等。
閉扇、卷扇、團扇
大雪紛飛的冬天,人們不需要使用班扇,相反需要抱得緊緊的羽絨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