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unbridled;wanton;blatant;dissolute;intemperate]∶任意作為,不加拘束
異想天開的指控和放肆的侮辱
(2) [presumptuous]∶[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
膽敢如此放肆
(1).放縱,不加約束。《關尹子·六匕》:“一蜂至微,亦能遊觀乎天地;一鰕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新唐書·李绛傳》:“治生於憂危,亂生於放肆。” 金 王若虛 《文辨一》:“ 馬子才 于《長遊》一篇,馳騁放肆,率皆長語耳。”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五章:“她竭力克制着自己,不讓壓抑了将近三年的情感放肆地奔騰。”
(2).棄市。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二》:“ 碩 以瓦器奉職 天臺 ,不思先公而務私家,背奧媚竈,苟諂大臣。昔 孔子 誅 少正卯 ,以顯刑戮, 碩 宜放肆,以懲姦僞。”
“放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àng sì,主要用于描述言行輕率、任意妄為且毫無顧忌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詞源考據,可參考相關網頁(如搜狗百科、查字典等)。
放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言行放任,不拘束,不顧他人感受或社會規範而任意行動。該詞拆分為“方”和“肆”兩個部首,其中“方”是表示行為方向的部首,而“肆”是表示行為的動作部首。整個詞語共有10個筆畫。
“放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最早的寫法為“放咝”。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放肆”。古時候,“放肆”一詞表示放任自己的行為,不受任何局限或約束。
以下是幾個例句:
1. 他舉止放肆,無法無天。
2. 這個人太放肆了,完全沒有尊重他人。
3. 不要因為一時的放肆而後悔莫及。
與“放肆”相關的組詞有:
1. 放縱:指沒有拘束地放任某人,或放寬要求。
2. 放任:表示任由某事發展,沒有加以幹涉。
3. 放肆不羁:形容人的行為沒有任何拘束,毫不顧忌。
近義詞包括:
1. 任性:表示任意做事,不受他人或規則限制。
2. 隨意:表示按照個人意願或喜好行事,沒有限制。
反義詞包括:
1. 拘謹:表示行為言語謹慎,有所顧慮和限制。
2. 嚴肅:表示态度莊重,不輕浮或放松。
綜上所述,“放肆”是一個表示言行放任、不受拘束的詞語,它拆分為“方”和“肆”兩個部首,共有10個筆畫。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繁體字的寫法為“放肆”。與其相關的組詞有放縱、放任、放肆不羁等,近義詞有任性、隨意,反義詞有拘謹、嚴肅。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的行為太放肆了,需要受到一定的約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