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貧問苦的意思、訪貧問苦的詳細解釋
訪貧問苦的解釋
[inquire of the poor about their past sufferings] 有目的地去貧苦戶家裡訪問,了解他們的生活疾苦和對工作的意見等
詳細解釋
訪問貧苦的老百姓。 郭壽 《迷路記》:“平地春雷響,來了共6*産6*黨,訪貧問苦下了鄉, 介梅 見太陽。” 沙汀 《記賀龍》二十:“他已經不像前一段旅程中那樣的沉默了,一直同向導閑談着,問着這一帶莊稼,以及那鄉下人的家庭生活狀況,正像一般工作同志訪貧問苦那樣。”
詞語分解
- 訪的解釋 訪 (訪) ǎ 向人詢問,調查:訪求(探訪尋求)。訪員(記者)。搜奇訪古。 探問,看望:訪視。訪問。訪晤(探訪會晤)。探親訪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苦的解釋 苦 ǔ 像膽汁或黃連的滋味,與“甘”相對:甘苦。苦膽。苦瓜。 感覺難受的:苦境。苦海(原為佛教用語,後喻很苦的*********。苦悶。含辛茹苦。吃苦耐勞。苦惱。 為某種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a.對某種情況感到苦腦;b.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有耐心地,盡力地:苦勸。苦口婆心。刻苦。苦心孤詣。 使受苦:那件事可苦了你啦! 甘樂甜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訪貧問苦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訪貧問苦”是一個漢語成語,指主動探訪貧困人群,了解他們的生活困境與需求,表達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 字面釋義:“訪”指探訪,“貧”指貧困者,“問”即詢問,“苦”表示苦難。整體意為通過實地探訪和詢問,深入了解貧困者的生活狀況。
- 核心内涵:強調對社會底層群體的主動關懷,體現了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
2.出處與背景
- 來源:出自郭壽的作品《迷路記》,原文寫道:“平地春雷響,來了共産黨,訪貧問苦下了鄉,介梅見太陽。”
- 曆史背景:該成語常與中國共産黨早期深入群衆、了解民情的工作方法相關聯。
3.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由兩個動賓短語組成(“訪貧”+“問苦”)。
- 感情色彩:中性詞,多用于褒義語境,如描述政府、組織或個人關心民生的行為。
- 常見搭配: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如“幹部深入基層訪貧問苦”。
4.使用場景
- 社會服務:如政府扶貧調研、慈善機構探訪貧困戶。
- 文學描述:用于刻畫關心民衆疾苦的人物形象,如:“他常年訪貧問苦,為村民解決實際困難。”
- 反義詞對比:與“不聞不問”“漠不關心”形成鮮明對照,突顯積極作為。
5.延伸意義
- 社會意義:反映社會公平與人文關懷,倡導關注弱勢群體。
- 近義詞擴展:如“體察民情”“雪中送炭”,但“訪貧問苦”更強調主動探訪的行動性。
示例:
扶貧工作隊堅持訪貧問苦,逐戶記錄村民需求,制定針對性幫扶措施。
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訪貧問苦(fǎng pín wèn kǔ)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指去探訪貧困的人,了解他們的苦難和困境,以便能夠給予幫助和支持。下面我來給你介紹一下有關訪貧問苦的相關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讠(讠是訂字旁,表示與語言、言語有關的意思),貝(貝字旁,表示與財富、金錢有關的意思)。
- 筆畫:讠部4畫,貝部7畫。
來源和繁體:
訪貧問苦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下》這篇文章,原文是“訪貧如訪豺然,未有一絲一毫充實之,問苦有論者,未有一絲一毫察之”。在繁體字中,訪、貧、苦的部分會有些許差異,類似于「訪貧問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别。訪字在古代常常是寫作「訪」,貧字的古字形是「貧」,而苦字的古字形則是「苦」。
例句:
1. 他經常到鄉村訪貧問苦,了解農民的生活狀況。
2. 訪貧問苦是了解社會底層困難群體的重要途徑。
組詞:
- 訪問:表示去拜訪、詢問。
- 貧困:表示生活貧困、沒有足夠財物的狀态。
近義詞:
- 慰問:表示去關心、安慰、幫助他人,與訪貧問苦的目的類似。
反義詞:
- 逃避:表示躲避、回避,與訪貧問苦的行為相反。
希望以上的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