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傲的意思、放傲的詳細解釋
放傲的解釋
亦作“ 放敖 ”。1.遊賞。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林寺》:“﹝ 盧白頭 ﹞ 範陽 人也。性6*愛恬靜,丘園放敖。”敖,一本作“ 傲 ”。
(2).放縱自傲。 宋 王安石 《禮論》:“凡為禮者,必詘其放傲之心。” 明 李贽 《方竹圖卷文》:“其視放傲不屑,至惡也,而唯愛其所愛之竹以似之。”
詞語分解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手不管,含貶義)。 驅逐到遠方去:放逐。放黜。流放。 到基層去:放官(古時指任命為外地官員)。下放。 發出:放電。放毒。放光。發放。 借錢給别人,收取利息:放債。放貸。 擴展:放大。放寬。 花開:百花
- 傲的解釋 傲 à 自高自大:驕傲。傲岸(形容性格高傲)。傲骨。傲慢(輕視别人,對人沒有禮貌)。傲視。高傲。孤傲。 藐視,不屈:傲然。傲霜鬥雪。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放傲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放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解釋綜合理解:
一、基本釋義
-
遊賞
指自由自在地遊覽、賞玩自然景色。
- 出處: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景林寺》記載“丘園放敖”(“敖”通“傲”),描述隱士盧白頭在田園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态。
-
放縱自傲
指行為或性格上的傲慢不羁,不受禮法約束。
- 例證:宋代王安石《禮論》提到“必詘其放傲之心”,強調禮儀需克制傲慢;明代李贽《方竹圖卷文》則以竹喻人,批判放縱自傲的品性。
二、用法與語境
- 傳統文獻:多用于描述隱逸生活(如“丘園放敖”)或批評傲慢态度(如“放傲不屑”)。
- 現代延伸:部分詞典(如)将其引申為“追求自由、不受拘束”,但此屬現代擴展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例句參考
- 古義:
“臘梅迎風怒放,傲霜鬥雪,放傲之姿分外清雅。”(出自的造句)
- 今用:
可形容個性張揚,如“他行事放傲,常不拘小節”。
四、注意
- 權威文獻(如、2、4)均以“遊賞”和“放縱自傲”為核心釋義,其他解釋需謹慎參考。
- 若需更多古籍用例,可查閱《洛陽伽藍記》《王文公文集》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放蕩不羁、不拘束的樣子。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放”和“傲”兩個部分。根據部首,可以知道“放”字的部首是“攵”,而“傲”字的部首是“兒”。根據筆畫,我們可以知道“放”字有4畫,“傲”字有13畫。
《放傲》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追溯。在繁體中文中,字形會稍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了相同的意義和讀音。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也與現在有一些不同,但我們今天常用的寫法就是目前的标準字形。
這個詞的例句可以有很多,比如:“他的性格放傲,總是喜歡無拘無束地生活。”這句話中的“放傲”形容了那個人不受拘束的個性和生活方式。
除了《放傲》,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可以組合使用,如“放縱”、“放肆”等,它們都意味着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狀态。與《放傲》相近的詞語有“放蕩”、“野放”等,它們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
反義詞方面,與《放傲》相對的詞語可以是“拘謹”、“拘束”等,這些詞描述了相反的狀态,即受限制、受拘束的樣子。
希望這些信息可以幫助你了解《放傲》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