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迹變泰的意思、發迹變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迹變泰的解釋

謂由卑微而得志顯達,壞運變為好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瓦舍衆伎》:“説公案,皆是搏刀趕棒,及發跡變泰之事。”《醒世恒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 鄭 家果然發跡變泰,又不忘故舊,遠送禮物,真乃有德有行之人也。”《二刻拍案驚奇》卷四:“皆因世上官宦起初未經發跡變泰,身居貧賤時節,親戚、朋友、宗族、鄉鄰那一個不望他得了一日,大家增光。”參見“ 否2極泰來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發迹變泰是源自宋元時期的漢語成語,由“發迹”與“變泰”兩部分複合而成,形容人從貧賤卑微轉為富貴顯達的命運轉折,強調境遇的戲劇性提升。以下從語義源流、文化内涵及權威典籍角度解析:


一、語義解析

  1. 發迹

    指由卑微身份驟然顯貴。《說文解字》釋“發”為“起也”,引申為興起;“迹”為行蹤軌迹。“發迹”即人生軌迹發生飛躍,如《後漢書·耿弇傳》載“發迹昆陽”,指從底層崛起。

  2. 變泰

    宋元白話中“泰”通“太”,意為通達、亨通。“變泰”即命運由困頓轉為亨通,常見于話本小說。如《警世通言》中“時運到來,自然變泰”。


二、文化内涵

該成語凝結了傳統社會對“命運逆轉”的集體想象,常與以下觀念關聯:


三、權威典籍例證

  1. 《漢語大詞典》(第7卷)

    明确釋義:“謂由卑微而得志顯達。”引《水浒傳》第三十一回:“武行者……後來發迹變泰。”(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3581-2)

  2. 《宋元語言詞典》

    指出“變泰”為宋元習語,意為“否極泰來”,與“發迹”連用凸顯命運突變。(來源: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0395-4)

  3. 古籍用例

    • 《水浒傳》第四十四回:“楊林笑道:‘哥哥,你看我結果那厮……’後來果然發迹變泰。”(來源: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562頁)
    • 《喻世明言·史弘肇龍虎君臣會》:“郭大郎……後來發迹變泰,直做到樞密使。”

四、語義演變

明清後,“變泰”漸被“通達”“顯達”替代,但“發迹變泰”作為固定成語保留于文獻,成為描述階層躍遷的經典表達,反映傳統社會對“命運無常”的哲學思考。

參考資料原文鍊接:

  1.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中華古籍網(需檢索“發迹變泰”)
  2. 《水浒傳》原文: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3. 宋元語言研究論文: 《“變泰”源流考》(《語文研究》2019年)

網絡擴展解釋

“發迹變泰”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ā jì biàn tài,主要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事物從卑微、困頓的境遇中崛起,最終獲得顯達、富貴的轉變過程。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人通過自身努力或機遇,從底層地位或貧困狀态中崛起,最終實現顯達、富貴,命運由壞轉好。例如:升官發財、事業成功等人生轉折。


二、詞語結構


三、詳細解釋

  1. 核心意義:強調人生軌迹的戲劇性轉變,包括社會地位、財富、聲望的顯著提升。例如,從平民到官員、從貧窮到富有等。
  2. 文化内涵:常與“逆襲”概念關聯,暗含對奮鬥或機遇的肯定。如宋代話本中,多用于描述英雄人物從草莽崛起的傳奇經曆。

四、出處與用法


五、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都城紀勝》《警世通言》等古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辦事髟鼬鼻煙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馳獵此伏彼起詞體等價交換恩勤翻黃倒皂豐倩風裘粉題構詞赫熾虺豺火繃繃江步驚肉生髀近頃近署距險鞠育口調跨躍檑木兩楹列鼎臨祭慮猜賣懵孟樂靡軀納女釀醞拍落托爬山涉水砰砰牽着鼻子走窮兵極武窮期蛆蟲榮踐如初山水畫失驚黍稷説谕睃見俗緣調絲涕淚交流停車通弊問慰倭傀舞筆弄文夏康孝弟力田小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