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俗無悶的意思、遁俗無悶的詳細解釋
遁俗無悶的解釋
見“ 遁世無悶 ”。
詞語分解
- 遁俗的解釋 猶言逃避世俗。《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漢 王粲 《七釋》:“ 潛虛丈人 ,違世遁俗,恬淡清玄,渾沌淳樸。”《南史·謝弘微傳論》:“ 敬沖 出入三代,驟經遷革,遁俗之志,無聞貞固之道,居官之方,未免貨財
- 無悶的解釋 .沒有苦惱。多形容遺世索居或緻仕退休者的心情。《易·乾》:“《文言》曰:……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
網絡擴展解釋
“遁俗無悶”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ùn sú wú mèn,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釋義
指逃避世俗生活而心中沒有煩憂,與“遁世無悶”同義,強調遠離塵嚣、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詳細解析
-
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最早出自唐代王勃的《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遁俗無悶,因時有待。” 意為在避開世俗紛擾的同時保持内心的平和,等待適當時機。
-
結構與用法
- 結構:緊縮式成語,四字中性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表達。
- 語法功能:常作賓語、定語,描述人的處世态度(例:“他向往遁俗無悶的生活”)。
-
近義詞與延伸
- 近義詞:遁世無悶、遁逸無悶,均表達遠離世俗煩擾的意境。
- 反義詞:暫無明确對應反義詞,但可結合語境用“争名逐利”等形成對比。
-
文化内涵
該成語體現了道家“隱逸”思想,主張在紛擾中保持超然,追求精神自由。適用于描述隱士、文人雅士的生活哲學。
使用建議
- 文學創作:可用于詩詞、散文中烘托淡泊氛圍(例:“山林之間,遁俗無悶”)。
- 日常表達:適合形容不慕名利、心境豁達的人生态度。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王勃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遁俗無悶》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遠離世俗的紛擾,不感到無聊和厭煩。它的部首是辵和口,總共有11畫。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這本古籍中的一句話:“心非其心,遁俗無悶。”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遁俗無悶』。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例如,繁體字中的『無』在古代常常被寫作『毋』,而『悶』則是『悶』的古體寫法。這種寫法體現了文字的演變和發展。
下面是一個例句:“在山中修行的和尚,遁俗無悶,心境甯靜。”這句話意味着和尚們在山中修行隱居,遠離塵世的紛擾,感到非常平靜和愉悅。
與《遁俗無悶》相關的詞語包括:“遁世”,意思是逃離世俗的人;“無聊”,意思是無所事事的狀态。這兩個詞可以作為該成語的近義詞。反義詞可能是“浮誇”,意思是追求虛榮和表面的繁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