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宿。《元典章·戶部二·使臣》:“長行馬使臣如有齎,把聖旨令旨并省部文面勾當官中公事,一兩箇為頭人員,頓宿處依分例支者,下次人員與粥飯者外據馬疋草料,亦依本部所拟支遣。” 清 趙翼 《題文信國緻永豐尉吳名揚三劄》詩:“千五百貫官會子,早喜頓宿能供張。”
頓宿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頓宿(dùn sù)為古漢語複合詞,由“頓”(停留、止息)與“宿”(過夜)組合而成,指途中短暫停留并過夜,強調臨時性的歇息與住宿行為。
詞性:動詞
示例:
“行旅疲乏,須尋驿館頓宿。”
(釋義:旅途勞累時,需尋找驿站歇息過夜。)
“寵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為将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老叟……人赍百錢以送寵。寵勞之……為人選一大錢受之。故會稽號寵為‘取一錢太守’。及頓宿,有父老赍苎布。”
解析:此處“頓宿”指劉寵途中暫歇過夜時,百姓贈其苎布的情景,印證其臨時停駐之義。
現代語境中,“頓宿”一詞已罕用,但可引申為臨時安置、短暫居留之意,常見于文言色彩濃厚的文本或曆史叙述中。
示例:
“科考隊于山間頓宿,翌日繼續勘探。”
(釋義:科考隊在山中臨時住宿,次日繼續工作。)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出版。
條目:頓宿(卷12,頁893)
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
釋義:途中止息住宿(頁312)。
中華書局,1965年版。
引文出處:卷七十六·循吏列傳·劉寵傳(頁2478)。
(注:因古籍原版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關于“頓宿”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頓宿”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dùn sù,指在某處暫時停留或住宿。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曆史用法與例句
該詞在古籍中多有體現:
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日常交流更傾向使用“暫住”“歇腳”等替代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組詞或古漢語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
鼇釣百罹謗端别隯不霁長垜長吉體鹑甸出于錯節發立凡俚負官伏虎降龍改廢趕工膏唇岐舌耕耘樹藝公冶長骨科诙謿将衛将遇良才箋素睑炎饑民精志舊态譏谪利愛連錘靈篆流天澈地馬百鹩牛溲馬渤抛閃賠付溥利清深鵲印榮任肉刺如坐春風紗櫥神阙谥法守黑數黃道白肅機素幭太翁台謝調制解調器體現屯農脫缰完備晩途危慮問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