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折的意思、鈍折的詳細解釋
鈍折的解釋
謂鏽蝕斷裂。《新唐書·逆臣傳上·安祿山》:“時兵暴起,州縣發官鎧仗,皆穿朽鈍折不可用。”
詞語分解
- 鈍的解釋 鈍 (鈍) ù 不鋒利,不快,引申為不順利:這把刀真鈍。成敗利鈍。 笨,不靈活:鈍滞(a.遲鈍呆滞;b.不鋒利)。遲鈍。愚鈍。拙嘴鈍舌。 快利銳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折的解釋 折 ē 翻轉,倒騰:折騰。折跟頭。折個兒。 合搭裝 折 é 斷,弄斷:折斷。折桂(喻科舉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慘重的失敗)。 幼年死亡:夭折。 彎轉,屈曲:曲折。轉折。周折。折中(對不同意見采取調和
專業解析
"鈍折"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核心意義圍繞“不鋒利”與“折斷/損失”展開:
-
本義:器物變鈍或損壞
- 釋義: 指兵器、工具等因使用或磨損而失去鋒利,變得遲鈍,甚至出現卷刃、崩口或折斷的現象。
- 語境: 常用于描述武器、農具等金屬器具的狀态。
- 例證: 在兵書《吳子·治兵》中有記載:“膏锏有餘,則車輕人;鋒甲堅利,則人輕戰……進有重賞,退有重刑,行之以信。審能達此,勝之主也。其鈍折朽聍,長兵利遠,近兵利近。” 此處“鈍折朽聍”連用,形容兵器裝備的四種不良狀态:鈍(不鋒利)、折(折斷)、朽(腐朽)、聍(生鏽),意指裝備保養不善,戰鬥力低下。
-
引申義:受挫、失敗
- 釋義: 由器物損壞引申指人的銳氣受挫、行動失敗、事業遭受挫折或損失。
- 語境: 用于描述人的精神、意志、計劃或事業的狀态。
- 例證: 雖然不如本義常見,但在一些古文或仿古語境中,可用“鈍折”來形容銳氣消磨、鋒芒受挫或遭遇重大挫折。例如:“初時銳意進取,然屢遭鈍折,意氣漸消。”
“鈍折”一詞的核心在于“鈍”與“折”的結合。“鈍”強調失去鋒芒和銳利,“折”強調斷裂和損失。其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 在描述具體器物時,指變鈍、損壞或折斷。
- 在描述抽象事物(如人的精神、事業)時,指受挫、失敗或遭受損失。
引用參考來源:
- 《吳子》 (戰國·吳起):作為重要的古代兵書,其中《治兵》篇明确使用了“鈍折”一詞描述兵器狀态,是理解該詞本義的關鍵文獻。可參考權威版本如中華書局出版的《吳子譯注》或相關古籍整理本(具體頁碼需視版本而定)。
- 《漢語大詞典》:大型權威漢語工具書,通常會收錄“鈍折”詞條,并提供釋義及書證(如《吳子》例)。查詢該詞典是獲取标準釋義的可靠途徑。
網絡擴展解釋
“鈍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解釋
“鈍折”指鏽蝕斷裂,多用于描述金屬器物因長期鏽蝕而損壞斷裂的狀态。例如《新唐書》中提到安史之亂時,州縣發放的兵器“皆穿朽鈍折不可用”,即因鏽蝕無法使用。
2.出處與用法
該詞出自《新唐書·逆臣傳上·安祿山》,原文為:“時兵暴起,州縣發官鎧仗,皆穿朽鈍折不可用。”。句中“鈍折”生動描繪了兵器因年久失修導緻的鏽蝕斷裂現象。
3.構成分析
- 鈍:本義為“不鋒利”,此處引申為鏽蝕導緻的鈍化;
- 折:指斷裂,強調器物因鏽蝕失去原有結構強度。
兩字組合後,特指金屬制品因鏽蝕而損毀的狀态。
4.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籍或曆史文獻中,描述古代兵器、铠甲等金屬器具的損壞情況,現代使用較少。
注意:
部分來源對拼音标注存在差異(如“dùn zhē”或“dùn shé”),但結合《新唐書》原文及多數詞典解釋,正确讀音應為dùn shé。
别人正在浏覽...
遨魂百揆百兇讒阋斥鹵蟲虎打法宕出來蹈矩循彠稻麥調門兒刁鑽古怪動本睹景傷情氛嚣富鄭公過軌海北荷的皇漢晃眼驩嘩澆灌警敕金叵羅金星霁威可戲媿色來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黎農柳煙銮音媚事滅學鳥啭齧壞骈衍辟兵符牆有風,壁有耳輕工業青規青冥客清瑩拳跽榮序入邦問俗散棊燒瓷失容雙月選铄化松散太官天津條約天佑痛入骨髓亡是叟畏頭畏尾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