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颔的意思、頓颔的詳細解釋
頓颔的解釋
猶點頭。 唐 白居易 《題海圖屏風》詩:“一鼇既頓頷,諸鼇齊掉頭。”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颔的解釋 颔 (頷) à 下巴颏:“相逢應不識,滿颔白髭須”。 點頭:颔首。颔之而已。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頓颔”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含義
拼音為dùn hàn,字面意思為“猛然停頓後點頭”。其核心含義可理解為突然停下動作并點頭,通常用于表示同意、贊許或思考後的認可。
-
文學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白居易的《題海圖屏風》詩:“一鳌既頓颔,諸鳌齊掉頭。” 此處的“頓颔”描述鳌(傳說中海中巨龜)點頭的動作,結合上下文,可能暗喻對某種局勢的默許或被動接受。
-
詞義解析
- “頓”:指動作的突然停頓或短暫中止。
- “颔”:即下巴,引申為點頭的動作。
二字組合後,既包含動作的戛然而止,又強調點頭的意向表達。
-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作品或對古典文獻的解讀中。需注意其與相似詞“颔首”的區别:“颔首”僅表點頭,而“頓颔”更強調停頓與點頭的連貫性。
-
綜合釋義
綜合各來源,可将“頓颔”解釋為:在思考或受觸動後,通過停頓和點頭表達認可、贊同的态度。這一動作常帶有鄭重或深思熟慮的意味。
建議在閱讀古文時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現代口語中可優先使用“點頭”“贊同”等更通用的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颔(dùn hèn)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以下含義和特點。
**意思**:頓颔指的是以頭部微微一颔作為回應或表示同意、贊同、尊敬、敬仰等。
**部首和筆畫**:頓颔的部首是颚(é)字旁,其中包括了五個筆畫。
**來源**:頓颔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伯夷列傳》中,形容伯夷叔齊對堯舜的敬仰之心,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用于表示敬意和贊同的行為。
**繁體**:頓颔的繁體字為頓頜。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頓颔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與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他聽了老師的講解,頓颔示意自己明白了。
**組詞**:頓颔可以組成一些其他的詞語,比如頓首(dùn shǒu,鞠躬緻敬)、颔首(hàn shǒu,點頭表示同意)等。
**近義詞**:頓首、颔首
**反義詞**:搖頭、否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