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敦惷的意思、敦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敦惷的解釋

猶言憨厚愚昧。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陰溝水》:“《陳留風俗傳》曰: 大棘鄉 ,故 安平縣 也,士人敦惷易以統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敦惷”一詞可能存在輸入錯誤或生僻用法,當前搜索結果中未找到直接對應的解釋。推測您可能想查詢的是“敦厖”(dūn máng),以下為相關解釋:

  1. 豐厚富足

    • 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等古籍,指民生富足、物産豐饒,如“民生敦厖”即百姓生活豐裕。
    • 杜預注:“敦,厚也;厖,大也”,孔穎達疏強調財物豐厚之意。
  2. 品德敦厚

    • 漢代王充《論衡·自紀》中用于形容人的質樸厚道,如“存敦厖之樸”。
    • 現代延伸為性格寬厚善良且舉止端莊,常用于描述君子形象。
  3. 字形與讀音

    • “敦”讀作dūn,本義為厚道(如“敦樸”),亦有古代食器之意;
    • “厖”為多音字,此處讀máng,表“大、豐厚”或“雜亂”(如“厖雜”)。

建議進一步核實原詞是否為“敦厖”或提供更多語境。若需具體文獻例句,可參考《左傳》《國語》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惷(dūn huò)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誠實守信”、“樸實無華”的意思。它由“惠”和“心”兩個部首構成,分别代表了“善良”和“内心”。敦惷的筆畫為10畫,其中“敦”部由6畫組成,“惷”部由4畫構成。 “敦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書籍《論語》中的一段話:“敦,誠也。敦惷,言之誠也”。它強調人的誠實和真實,表達了不虛僞、不欺瞞的意思。在繁體字中,敦惷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敦惷作為較為常見的漢字,其古代寫法并無太大的變化。例句中的“敦惷為友”傳達了一個人應該真誠待人、與朋友保持真實信任的含義。 組詞方面,敦惷可以和其他詞彙結合形成新的詞組,例如“敦惷忠厚”、“敦惷待人”等。這些詞組進一步加強了誠實守信、真實可靠的概念。 在近義詞方面,敦惷與“誠實”、“真誠”等詞語含義相近,都強調了人們應該坦誠待人、真實相待的概念。而反義詞方面,與敦惷相對的詞彙可以是“虛僞”、“欺瞞”等,這些詞強調了相反的意義。 綜上所述,敦惷是一個表達“誠實守信”、“真實可靠”的漢字,它強調了人際關系中的真誠和信任。這個詞語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用以形容有誠信、真實可靠的人或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