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劍名。一說即鸱夷。革囊。《荀子·成相》:“欲對衷,言不從,恐為 子胥 身離兇。進諫不聽,剄而獨鹿棄之 江 。” 楊倞 注:“獨鹿與屬鏤同,本亦或作屬鏤, 吳王 夫差 賜 子胥 之劍名。” 王念孫 《讀書雜志·荀子八》:“而猶以也,謂剄以獨鹿也,古者而與以同義。” 王先謙 集解引 郝懿行 曰:“ 黃縣 、 蓬萊 間人皆以獨鹿為酒器名。此言獨鹿蓋為革囊盛屍,所謂鴟夷者也。”
(2).旋風。《太平禦覽》卷九引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兵之要,唯風為急,扶搖獨鹿之風,大起軍中,軍中必有反者。”
(3).地名。即 涿鹿 。在 河北省 涿鹿縣 西,為古代東北夷所居之地。《逸周書·史書》:“﹝ 阪泉氏 ﹞徙居至于 獨鹿 ,諸侯畔之, 阪泉 以亡。”《逸周書·王會》:“ 獨鹿 卭卭,卭卭善走也。” 王念孫 《讀書雜志·逸周書三》:“ 獨鹿 亦東北夷,非西方之夷也。‘獨’與‘涿’古音相近, 獨鹿 即 涿鹿 也。《漢書·武帝紀》‘行幸歷 獨鹿 、 鳴澤 ’, 服虔 曰:‘ 獨鹿 ,山名,在 涿郡 。’《史記·五帝紀》‘ 黃帝 與 蚩尤 戰于 涿鹿 之野’,集解亦引 服虔 曰:‘ 涿鹿 ,山名,在 涿郡 。’是 獨鹿 即 涿鹿 。其地在今 宣化府 保安州 南。”
“獨鹿”一詞在不同文獻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考證後的詳細解釋:
劍名/革囊名
該詞最早見于《荀子·成相》,指古代一種劍的名稱,又稱“屬镂”。據楊倞注解,這是吳王夫差賜給伍子胥的劍名。另一說認為“獨鹿”即“鸱夷”,指革囊(皮制容器),如《讀書雜志》提到其可能為盛屍的革囊。
旋風
晉代葛洪《抱樸子》中記載,“獨鹿”指一種急旋風,尤其用于描述軍中突發的異常天氣現象。例如《太平禦覽》引文稱“扶搖獨鹿之風”可能預示軍中叛亂。
地名
即今河北省涿鹿縣西部的古代地名。《逸周書·史書》記載,阪泉氏曾遷居至此,後因諸侯反叛而滅亡。此地在古代為東北夷族聚居地,與黃帝戰蚩尤的“涿鹿”可能相關。
其他補充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獨鹿”作為成語,比喻“獨立自主”,但此義項未見于古代經典文獻,可能為後起引申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以上解釋綜合了《荀子》《抱樸子》《逸周書》等古籍記載及權威詞典考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