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厚剛正。《後漢書·趙岐傳》:“時 孫嵩 亦寓於 表 , 表 不為禮, 岐 乃稱 嵩 素行篤烈,因共上為 青州 刺史。”《三國志·吳志·太史慈傳論》:“ 太史慈 信義篤烈,有古人之分。”
“笃烈”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各來源的解釋,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笃烈”由“笃”(忠誠、堅定)和“烈”(剛正、執着)組成,表示誠厚剛正、堅定不移的品質。常用于形容對信仰、事業或理想表現出強烈忠誠與執着的人。
性格特質
指為人正直、忠厚且剛烈,如《後漢書·趙岐傳》中提到“素行笃烈”,《三國志》中評價太史慈“信義笃烈”,均體現其道德操守的堅定性。
精神追求
現代語境中可延伸為對理想或事業的執着追求,強調“不輕易動搖”的态度,例如贊美科研工作者或藝術家對目标的堅持。
剛正不阿、忠貞不渝、矢志不渝(注:需結合具體語境選擇)。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後漢書》《三國志》或相關語言類詞典。
《笃烈》一詞可以指一個人的堅定忠誠和虔誠,特别是指對于信仰、使命或目标的堅定不移的執着态度。
《笃烈》由兩個部首組成:竹(⺮)和火(火)。它總共有12個筆畫。
《笃烈》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是由《說文解字》等古代字書記錄下來的。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篤烈」。
在古代,漢字「篤」常用來表示深厚,忠誠,笃定等含義。而字母「烈」則表示熾熱,激情,勇敢等意思。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笃烈》。
1. 他對于自己的信念非常笃烈。
2. 她展現了她對人權事業的笃烈執着。
笃誠、忠笃、笃信
忠誠、堅定、執着
背叛、猶豫、懈怠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