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怨恨。 南朝 梁 蕭子良 《淨住子淨行法門·在家從惡門》:“加以憍慢放逸,貢高懟恨,諍訟邪命,詐現異相。”
“怼恨”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讀音為duì hèn,意為怨恨。由“怼”(反擊、對抗)和“恨”(憎惡)組成,結合語境可理解為因不滿或矛盾産生的強烈負面情緒。
2. 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南朝梁代蕭子良的佛學著作《淨住子淨行法門》,原句為:“貢高懟恨,諍訟邪命”,指傲慢與怨恨導緻争端。該詞多用于書面表達,形容對人或事的深切不滿。
3. 近義詞與關聯詞
常見近義詞包括:憎恨、仇怨、憤恨。需要注意的是,“怼恨”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
4. 現代理解差異
部分現代解釋(如)強調“怼”的對抗性,認為“怼恨”帶有主動反擊的意味。但傳統典籍和權威詞典均以“怨恨”為核心釋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總結
該詞屬于相對生僻的書面用語,需注意古今語境差異。如需引用古籍或學術文獻,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的注解。
怼恨(duì hèn)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極度憤怒和惱恨。下面我們來拆分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怼(心) + 恨(忄)
部首怼(duì)是一個獨體字,表示心形的部署;部首恨(hèn)是一個漢字部首,代表了許多與心有關的漢字。
拆分筆畫:怼(9畫) + 恨(8畫)
怼(duì)包含9個筆畫,恨(hèn)包含8個筆畫。
怼恨源于古代漢語,用法廣泛,并且在現代漢語中仍然存在。幾乎每個人都會怼恨一些事情或人物。
怼恨的繁體寫法是懟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在古代的字典中,我們找不到怼恨這個詞。它的現代表達方式與古代相似,并且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對那個團隊的領導怼恨已久。
2. 她懷着怼恨的心情離開了公司。
組詞:怼人、怼賴、怼臉、恨不得
近義詞:憤怒、痛恨、憎惡
反義詞:寬恕、原諒、安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