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兌便的意思、兌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兌便的解釋

唐 代的一種彙兌方式。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布帛雜事·兌便》:“ 唐 《食貨志》曰: 憲宗 時,商賈至京師,委錢諸道、富家,以輕裝趍四方,合券乃取之,號‘飛錢’。京師尹 裴武 禁之。 盧 坦 請許商人於三司飛錢,每十增給百,令大府給公據,次以字號兌便。”參見“ 飛錢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兌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現代用法區分:

一、曆史金融術語(主要含義)

指唐代的一種彙兌方式,類似現代彙票制度。商人将錢款存入京城機構,憑憑證到地方兌換,避免攜帶大量銅錢的風險。此制度在《事物紀原》等文獻中被稱為“飛錢”。

二、現代口語化表達(非權威解釋)

部分非權威來源提到“兌便”是“兌換+方便”的組合,形容貨币兌換便捷,如通過手機銀行操作。但此用法缺乏廣泛認可,可能屬民間衍生義。

三、成語争議

個别詞典标注為成語,指“惡行被揭發”(如),但該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與字形混淆或其他方言用法有關,需謹慎采用。

總結建議

研究曆史金融時,優先采用唐代彙兌制度的解釋;日常交流若使用“兌換便利”含義,需注意語境以避免歧義。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事物紀原》《新唐書·食貨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兌便》這個詞起源于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換取”或“兌換”。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卩”和“便”,它們分别表示“印章”和“快捷”。根據筆畫來看,它一共有8畫。 在古代漢字中,兌便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一些繁體字可能使用了不同的部首或筆畫結構,因此兌便的繁體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 下面是幾個使用兌便的例句: 1. 我可以用這張*********兌便商品嗎? 2. 請你把這些鈔票兌便成硬币。 與兌便相關的詞有: 1. 兌換:表示交換一物以獲得另一物。 2. 兌現:取得或實現承諾或承兌。 3. 兌付:支付或兌換所欠款項。 與兌便相反的詞是: 1. 購買:表示以金錢獲得商品或服務。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