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絕。《後漢書·申屠剛傳》:“今聖主幼小,始免繦緥,即位以來,至親分離,外戚杜隔,恩不得通。”
“杜隔”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申屠剛傳》:“今聖主幼小,始免繦緥,即位以來,至親分離,外戚杜隔,恩不得通。”
此處的“杜隔”指外戚與皇帝之間的隔閡,導緻情感無法相通。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歸類為成語,強調“阻止接觸或交流”的行為屬性,但多數文獻仍以“隔絕”為核心釋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後漢書》原文。
《杜隔》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隔絕、阻隔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事物之間存在着隔閡、障礙,無法溝通或接觸。
《杜隔》的部首是木(mù),它的筆畫數是9畫。
《杜隔》是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合而成,其中的“杜”表示隔絕、阻隔,而“隔”則表示分離、隔開。結合起來,形成了《杜隔》這個詞語。
《杜隔》的繁體字為「杜隔」。
在古時候,漢字《杜隔》的寫法與現在并無太大差别。
1. 他們之間的争吵導緻了彼此之間的杜隔。
2. 語言上的障礙導緻了文化之間的杜隔。
杜絕、隔閡、阻隔、杜絕、隔閡、隔膜等。
隔離、分離、隔絕、切斷。
聯絡、交流、溝通、接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