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肚腸的意思、肚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肚腸的解釋

(1) [belly]∶腸的通稱;肚子

餓肚腸

(2) [heart]∶心眼;想法

熱心熱肚腸

詳細解釋

(1).腸的通稱。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一:“中間全沒肚腸,外面強生稜角。”《水浒傳》第四六回:“兩個轎夫上去看時,原來卻是老鴉奪那肚腸吃,以此聒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我聽到這裡,不覺笑的肚腸也要斷了。”

(2).猶心腸、心計、心思。 元 楊顯之 《潇湘雨》第三折:“你隻管裡将我來棍棒臨身,不住的拷打,難道你的肚腸能這般硬,再也沒那半點兒慈悲的。”《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小小年紀,有這等肚腸!不知如何設處,積下許多東西?” 清 李漁 《蜃中樓·訓女》:“他今年一十六歲,也不小了,早些尋一分人家,與他偕了伉儷,也放下一條的肚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肚腸是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的名詞,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釋:

一、本義指消化器官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人和動物腹腔内消化器官的總稱”,特指胃、腸等内髒結構。例如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中“肚腸餓斷”即用此義。

二、引申為心性品格 《漢語大詞典》收錄其比喻義,代指人的思想或性情,常見于俗語“直肚腸”形容性格直率,《朱子語類》中“肚腸如荊棘”則比喻心術不正。

三、方言特殊用法 在吳語區方言中,“肚腸”可單獨表示小腸,《中國民間方言詞典》記錄上海話“爆炒肚腸”即指烹饪豬小腸。該用法最早見于宋代《太平廣記》的“肚腸寸斷”典故。

網絡擴展解釋

“肚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生理層面)

指腸道的通稱,即人體消化系統的一部分,包括小腸、大腸等器官。例如:

二、引申含義(抽象層面)

常被用作比喻心腸、心思或情感,例如:

補充說明

“肚腸”與“腹腸”為同義詞,均指消化器官(如《史記》中“葬之於人腹腸”),但“肚腸”更側重口語化表達,而“腹腸”多用于書面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拔步牀被衣城壕抶撲出以公心黨代表蕩漾道傍苦李大月氏趸數方祇返修分文未取澉澹戈兵鈎膺官媒婆歸林過飲古興鶴馭薨逝歡嘗鹘雕椒舉積逋犗餌疾亟積極修辭金題禁語極走俊潔狂墨曠宇老天巴地良工苦心流賈六衢路鞉律坐美人蕉冕黻明言驽馬十駕品臣輕妍熱軋三足能塞音施服夙雠天花迢遞推理往還唯力是視位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