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傳 孟轲 少時,廢學歸家, 孟母 方績,因引刀斷其機織,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 轲 因勤學自奮,師事 子思 ,遂成大儒。事見 漢 劉向 《列女傳·鄒孟轲母》。後遂用為母親督子勤學的典故。 唐 駱賓王 《上兖州張司馬啟》:“加以承斷織之慈訓,得鋭志於書林;奉過庭之嚴規,遂容情於義圃。”
(2).為妻勸夫勤學之典。見《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 東漢 樂羊子 遠出求學,以久行懷思,一年即歸,妻引刀趨機曰:“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斷織”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勸學、教育相關,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源自《列女傳·鄒孟轲母》。戰國時期,孟子幼時逃學回家,母親用刀割斷織布機上的線,比喻學業中斷如同斷織,無法成布。孟子因此發奮讀書,終成儒家代表人物。此典故強調母親以行動警示子女堅持學習,不可半途而廢。
出自《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東漢樂羊子因思家中斷學業歸家,妻子以斷織為喻,指出中途放棄如同毀掉織品,勸其繼續求學。後衍生出成語“斷織勸學”,比喻通過強烈行動勸誡他人堅持學習。
兩則典故均以“斷織”為象征,強調學習需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廢。區别在于勸誡對象不同:前者為母訓子,後者為妻勸夫。後世多用此詞形容嚴格的教育方式或深刻的勸學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古列女傳》《後漢書》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