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志的意思、端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志的解釋

正直的志趣。《荀子·臣道》:“撟然剛折端志,而無傾側之心。” 楊倞 注:“端志,不邪曲也。” 唐 劉禹錫 《送李策秀才還湖南》詩:“端志見眉睫,芳言發精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端志"是古漢語中較為少見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詞素角度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對"端"和"志"的釋義:

"端"本指事物起頭部分,《說文解字》釋為"直也",引申為正直、端正的品格特質;"志"在《玉篇》中被解作"意也",即心意、志向的統稱。二字組合後,"端志"特指端正堅定的心志,強調思想品行的中正不偏。

該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荀子·臣道》載"其待上也,忠順而不懈;其使下也,均遍而不偏。是所謂端志也",此處的"端志"既指臣子忠貞的品德,又包含處事公允的行為準則。漢代王充《論衡·非韓》"治國端在德教,刑非端志"的表述,進一步強化了其與道德修養的關聯性。

在語義演變中,該詞衍生出兩層内涵:

  1. 思想層面:指排除雜念的專注狀态,如《春秋繁露》所言"端志而壹視"
  2. 倫理層面:體現儒家提倡的"正心誠意"修養要求,與《禮記·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形成語義呼應。

現代漢語中雖較少單獨使用,但其構詞理據仍影響着"端正志向""志行高潔"等現代短語的表達邏輯。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該詞屬于古代漢語專業詞彙,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其細微含義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

“端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正直的志趣,強調志向的純粹與不偏不倚。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端志”由“端”(正直、端正)和“志”(志向、志趣)組成,字面意為正直的志趣。它常用來形容人内心追求理想時保持的純粹态度,不因外界幹擾而動搖或偏斜。

2.文獻出處

3.延伸内涵

“端志”不僅指志向的正直,還隱含堅持原則、抵禦誘惑的品質,尤其在逆境中保持本心。例如《荀子》中強調的“無傾側之心”,即面對挑戰時不動搖。

4.使用場景

可用于描述人物品格或鼓勵他人,如:“他一生秉持端志,不為名利所惑”。也常見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對理想追求的贊美。

5.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笃志”(堅定志向)、“壯志”(宏偉志向)等詞區分。“端志”更側重道德層面的正直性,而非單純的目标堅持。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荀子》原文或相關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哀王孫伴飯指揮使北京碧清澈究成好丹筍地坼都中二扯子繁節泛灑粉坊蜂蛱風涼奉行故事憤滿福德綿扶服宮割刮鹻和顔說色鶴峙宏茂洪威洪澤候審踐盤交辦嬌嬾集萃錦拆驚飇考政暌異枯枝再春蠡口六極蠻鴃孟博登車明允前頭齊班情通瓊華島全書三親四眷善誘申呈世準疏拙鎖系榻然提擄停停當當透明紙托足外分泌微末務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