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岫的意思、斷岫的詳細解釋
斷岫的解釋
陡峭壁立的峰巒。 唐 皇甫松 《大隱賦》:“歷斷岫而峥嶸,入疏林而綺錯。”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岫的解釋 岫 ù 山洞:“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岫居。岩岫。 山:遠岫。巫岫。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斷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信息綜合理解:
一、基本解釋
“斷岫”指陡峭壁立的峰巒,形容山勢險峻、高聳如斷崖般的形态。這一解釋在多個來源中均有明确提及()。
二、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皇甫松的《大隱賦》:“歷斷岫而峥嶸,入疏林而綺錯。”其中“峥嵘”進一步強化了山峰高峻的意象()。
三、單字拆解
- 斷:本意為截斷、隔絕,此處引申為山勢陡然中斷或陡峭。
- 岫:原指山穴或山峰,如《說文解字》載:“岫,山穴也。”後泛指山巒()。
四、語境與使用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學或詩詞中,描述自然景觀的險峻壯麗,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例如:“遠眺群峰,斷岫層疊,雲霧缭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大隱賦》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岫》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山脈中的斷崖。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斷”字的部首是“矢”(箭),總共有4畫;“岫”字的部首是“山”,總共有8畫。
《斷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形狀有所不同。《斷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現代簡化字相比稍有不同,但仍然保留了基本的結構和意義。
以下是一個使用《斷岫》的例句:
在這幅山水畫中,高聳的斷岫展現了自然的壯麗和雄偉。
一些相關的詞語包括:
組詞:斷崖、岩岸、峭壁
近義詞:險峻、陡峭
反義詞:平緩、平坦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