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首的意思、端首的詳細解釋
端首的解釋
高位;首要。 漢 蔡邕 《太尉喬公碑》:“歷端首則義可行,處爪牙而威以布。”《北史·元嘉傳》:“既居儀同,又任端首,出入容衛,道路榮之。”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上》:“大聖之德,具美者衆,不可以一介标末,持為百行端首。”
詞語分解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 首的解釋 首 ǒ 頭,腦袋:首飾。首級。首肯(點頭表示同意)。 領導的人,帶頭的:首領。元首。首腦。首相(刵 )。 第一,最高:首都(?)。首府。 最先,最早:首次。首屆。首創。首日封。首義(首先起義)。 出頭
網絡擴展解釋
“端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端首”指高位、首要,多用于形容地位崇高或事物的關鍵部分。拼音為duān shǒu,注音為ㄉㄨㄢ ㄕㄡˇ。例如:
- 漢蔡邕《太尉喬公碑》提到“歷端首則義可行”,強調高位與道義的關聯。
- 《北史·元嘉傳》中“既居儀同,又任端首”,描述官職的重要性。
二、構詞與演變
- 構詞:由“端”和“首”組合而成,兩字均有“起始、首要”之意,疊加後強化了“核心地位”的語義。
- 曆史演變:早期指“事情的緣由”,後逐漸引申為職位或事物的首要部分。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特定語境中仍可見:
- 文學或正式場合:如“新年新開端,首選是元旦”(例句)。
- 曆史文獻研究:常見于古籍解讀,如唐代劉知幾《史通》中“持為百行端首”。
四、注意事項
- 使用場景:建議在書面語或引用古典文獻時使用,日常口語中可替換為“首要”“關鍵”等詞。
- 權威參考:具體釋義可查閱《漢典》或《北史》等典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4的文獻引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首(duān shǒu)這個詞是指古代文獻中書籍的第一行字,常用于書名或篇目的開頭。下面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端首的拆分部首是“立”(li4),象征着直立、穩固。它由5個筆畫組成,分别是豎、撇、豎、橫、豎。
來源:
端首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典籍《周禮》中,用以指代文獻的開頭部分,後來習慣上也用來指代書籍的标題或篇目的開頭。
繁體:
繁體字“端首”與簡體字相同,拆分部首和筆畫也一緻,隻是字形稍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端首的字形可能會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在古典文獻中使用的字體都與現代有所差别,因此端首的古字形并不常見。
例句:
1. 這本書的端首很吸引人,讓人有興趣進一步閱讀。
2. 他的演講以一個有趣的端首開始,立即引起了觀衆的注意。
組詞:
端首作為一個詞,不常與其他詞搭配使用,主要用于指代篇目的開頭或書籍的标題。
近義詞:
替身、開篇、序言
反義詞:
結尾、收篇、尾聲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