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的意思、端居的詳細解釋
端居的解釋
謂平常居處。 唐 孟浩然 《臨洞庭贈張丞相》詩:“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明 雷士俊 《寄王築夫》詩:“寂寞荒村靜,端居念遠朋。”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淄川小聖人》:“先生端居緘默;遇有問難,輒指畫談議,衮衮滔滔,竟晷不倦。”
詞語分解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 居的解釋 居 ū 住:居住。居民。同居。隱居。居處(?)(.住所;.指生活處境)。居處(?)(住所)。 居住的地方:新居。故居。遷居。蝸居(喻窄小的住所)。 當,占,處于:居首。居中。居高臨下。二者必居其一。
網絡擴展解釋
“端居”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常見于詩詞中,其含義及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端居”指平常居處、閑居或安居,強調日常生活中的閑適狀态。例如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端居恥聖明”,即以“閑居無事”表達不甘平淡的心境。
二、文學語境中的延伸
-
情感表達
在李商隱《端居》中,“端居”被用來烘托客居異鄉的寂寥。詩中“遠書歸夢兩悠悠”與“空床敵素秋”等句,通過“端居”的閑居場景,反襯出詩人對家書的期盼和秋夜孤愁。
-
隱含志向
孟浩然詩句“端居恥聖明”則賦予該詞不甘閑居、渴望作為的深層含義,暗含士人積極入世的情懷。
三、總結
- 本義:安居、閑居(多用于描述日常生活狀态)。
- 文學意蘊:常與思鄉、孤寂或仕途抱負結合,成為詩人寄托情感的載體。
可通過古詩文網()或《端居》賞析()進一步體會其意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居》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端居(duān jū)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意思是端正而堅定地居住或生活。它主要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生活态度或行為舉止端莊、穩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端居》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端”字的部首是“立”,總共有13畫;“居”字的部首是“屍”,總共有8畫。
來源
《端居》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文化傳統,強調個人品質的重要性。它在文學作品、散文以及口語中常常被使用,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得體、端正。
繁體
繁體字的《端居》是「斷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端居》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在《辭海》中,我們可以看到《端居》的古代寫法是「端居」。
例句
1. 他的端居的生活态度給予了身邊的人很大的啟示。
2. 我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個端居的家庭環境,讓每一個人都感到安心和舒適。
組詞
與《端居》相關的一些常見詞語有:端莊、居住、居民、堅守。
近義詞
與《端居》意義相近的詞語有:穩重、正直、自律。
反義詞
與《端居》意義相反的詞語有:放縱、怠惰、不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