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隔的意思、斷隔的詳細解釋
斷隔的解釋
阻斷隔絕。《後漢書·馮異傳》:“道路斷隔,委輸不至,軍士悉以果實為糧。”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隔的解釋 隔 é 遮斷:隔開。隔離。隔絕。隔斷。阻隔。 相去有一段距離:隔壁。隔年。隔行(俷 )。隔岸觀火(喻見人遇到困難,漠不關心,采取觀望或看熱鬧的态度)。隔牆有耳。 思想感情有距離:隔閡。隔膜。隔心。
專業解析
斷隔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法和權威詞典釋義兩個角度進行解析:
一、核心釋義
指事物在時間或空間上的中斷與隔絕,強調連續性被打破或聯繫被阻隔的狀态。
示例:
- 時間層面:“信號斷隔”指通信突然中斷;
- 空間層面:“山川斷隔”指地理屏障造成的隔離。
二、構詞解析
- 斷(斷):
本義為截開、分開,引申為中止、不連續(《說文解字》:"斷,截也")。
- 隔(隔):
本義為阻障、分離(《說文解字》:"隔,障也"),強調空間或關系的分離狀态。
兩字組合後,強化了“中斷且隔絕”的雙重語義。
三、權威詞典佐證
- 《漢語大詞典》:
明确收錄“斷隔”詞條,釋義為“阻隔;隔絕”。其引例如《後漢書·西域傳》中“道路斷隔”,指交通路線因戰亂或地理因素被阻斷。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雖未單列詞條,但“斷”與“隔”的獨立釋義可佐證複合詞的語義關聯性(“斷”含“斷開”義,“隔”含“阻隔”義)。
- 古代漢語用例:
王力《古代漢語》指出,此類并列式複合詞常見于描述自然或人為的分離狀态,如《水經注》“江流斷隔”。
四、近義詞辨析
- 間斷:強調不連貫,但未必完全隔絕(如“間斷性降雨”)。
- 隔絕:側重徹底分離(如“與世隔絕”),而“斷隔”隱含“中斷後可能恢複”的語境差異。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www.hanyudacidian.cn
- 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官網:https://www.cp.com.cn/book/7f1f3b1f.html
-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https://www.zhbc.com.cn
- 《語言學名詞》(術語規範):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文件
網絡擴展解釋
“斷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斷隔”由“斷”和“隔”兩個動詞組成,核心含義是阻斷、隔絕,強調聯繫或通道的中斷。例如形容道路不通、人際交往斷絕等場景。
二、出處與曆史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馮異傳》:“道路斷隔,委輸不至,軍士悉以果實為糧。”描述因交通阻斷導緻物資無法運輸的困境。
三、使用場景
- 物理阻隔:如交通中斷、地理隔絕(如“山洪導緻道路斷隔”)。
- 人際疏離:指因矛盾或距離導緻關系斷絕(如“多年未聯繫,兩人已斷隔”)。
四、近義詞辨析
- 隔斷(gé duàn):側重主動分隔的行為(如“用屏風隔斷空間”),而“斷隔”更強調結果上的隔絕。
- 阻斷:語義相近,但“斷隔”多用于書面語境。
擴展說明
拼音為duàn gé,屬于書面化表達,現代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描述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音盒子悲悒邊面創圖蹉失瘅熱兜攬獨院兒非非付方負檐給面子貢稅廣成子寒食散洪洪鴻羽環境華首昏頭搭腦将仲子較估角物解柄汲郡古文九夫九絕獸俊僚科籍懶龍羸骖禮官陵社隆行鹿場荦埆賣帳蠻判官摩肩擦踵鬧盈盈鳥禽女士旁矚譜敍趫敏齊肩凄戚秋熟鋭達瑞鳥笙匏食箪漿壺霜蹊聳體隨堤貪得無厭讨攝天尺五投足溫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