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港的意思、斷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港的解釋

同别的水流不相通的港汊。 唐 韓愈 《送王秀才序》:“道於 楊 、 墨 、 老 、 莊 、佛之學,而欲之聖人之道,猶航斷港絶潢以望至於海也。” 宋 周必大 《吳郡諸山錄》:“登 上方教院 ,在山之巔,即 楞伽墖 也。望 太湖 瀰漫, 石湖 如斷港。” 元 馬臻 《述懷五十韻》:“艤舟臨斷港,散策陟層巔。”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說地十二·出河之泲》:“自 天寳 之後, 汴水 湮廢, 泲渠 亦無所受, 菏澤 以西,竟成斷港。” 姚瑩 《論詩絕句》之二九:“妙語天成偶得之, 眉山 絶趣苦難追。紛紛力薄争 唐 宋 ,斷港橫流也未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斷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指與其他水流不相通的港汊,即地理上孤立的水道。例如唐代韓愈曾用“航斷港絕潢以望至於海”比喻方法錯誤導緻無法達成目标。

  2. 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表示斷絕聯繫或中斷貿易、交流,強調關系的中斷。


二、詳細解釋與用法

  1. 使用場景

    • 客觀描述:用于地理或交通語境,如“石湖如斷港”。
    • 抽象比喻:形容國家、組織或個人間關系中斷,如“中斷貿易”或“失去聯繫”。
    • 困境表達:常與“絕潢”連用(如“斷港絕潢”),比喻陷入絕境或錯誤路徑。
  2. 曆史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韓愈在《送王秀才序》中以“斷港”批判偏離儒家正統的思想,強調方法錯誤如同航行于死水,無法通向大海。


三、例句參考

  1. “他陷于斷港絕潢之中,希望大家大力援助。”
  2. “嘉莉幽閑後斷港絕潢,打定旋裡時,與杜洛埃再次巧遇,轉換了生存軌道。”

四、總結

“斷港”既有具體的地理含義,也可抽象表達關系斷絕或方法錯誤。其權威解釋可參考《漢典》及經典文獻用例,現代用法則多用于書面或比喻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港》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斤”和“幾”,共有8個筆畫。該詞來源于古代文獻《禮記·曲禮上》中的描述,意為船隻泊在港口後,即将離開港口。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這個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字形更加繁複。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為“斷港”。以下是一個例句:“漁船在斷港前準備起航。” 相關的組詞有:“港口”、“船隻”、“起航”,近義詞可以是“離港”、“開航”,反義詞可以是“靠港”、“停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