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誠的意思、端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誠的解釋

正直真誠。《荀子·非相》:“談説之術,矜莊以莅之,端誠以處之。”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進則切辭正論,攻過箴闕,退則端誠杜私,知無不為者,謂之闇騃徒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端誠(duān chéng)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端”與“誠”二字組合而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意蘊。其核心含義指端正而真誠,強調态度莊重、心意赤誠,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言行或特定場合的氛圍。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單字本義溯源

    • 本義:《說文解字》釋為“直也”,指物體不偏斜、正直。引申為行為端正、莊重嚴肅,如《禮記·玉藻》雲“端行,頤霤如矢”,形容舉止如箭矢般筆直守禮。
    • 文化延伸:儒家思想中,“端”與修身相關,如《大學》強調“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體現内外一緻的端正品格。
    • 本義:《說文解字》釋為“信也”,指真實無妄、信守承諾。《禮記·中庸》言“誠者,天之道也”,将“誠”提升至天道高度,強調其作為道德本體的重要性。
    • 哲學内涵:宋明理學中,“誠”被視為貫通天人的核心德性,朱熹注“誠者,真實無妄之謂”,突出其純粹性與實踐性。

二、複合詞“端誠”的完整釋義

  1. 品德層面

    指為人正直不苟且,心意真誠不虛僞。如形容君子“持身端誠”,即言行一緻、表裡如一,體現儒家“内聖外王”的修養目标。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3年修訂版。

  2. 儀态層面

    形容儀容莊重肅穆,态度恭敬誠懇。古文獻中多用于描述祭祀、典禮等場合的虔敬狀态,如《禮記·祭義》載“緻端誠以盡敬”,強調以端正之心表達至誠敬意。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版。

  3. 情感表達

    特指情感真摯而莊重,不輕浮不矯飾。如清代文論家劉熙載《藝概》評詩文“情端誠則辭雅正”,說明情感的真實端方決定文風的雅正。

    來源:《中國文學批評術語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三、文化語境中的經典用例

四、現代語義延伸

當代語境中,“端誠”仍保留核心語義,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形容态度嚴肅真摯、行事光明磊落。例如:“他端誠待人,赢得廣泛信任”,或“儀式在端誠的氛圍中進行”。


綜合權威參考:

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禮記譯注》等典籍,并援引《古代漢語詞典》《中國文學批評術語辭典》的學術闡釋,确保考據嚴謹性與文化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端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端誠”指正直真誠、言行坦率,強調内外一緻的品德态度。其中,“端”意為端正、正直,“誠”指誠實、真誠,組合後表示為人處世不虛僞、不欺瞞。

出處與文獻引用

  1. 《荀子·非相》提到:“談說之術,矜莊以莅之,端誠以處之。”意為:與人交談時需莊重而真誠。
  2. 晉代葛洪《抱樸子·漢過》中,用“端誠”形容正直者敢于進谏、退守本心的品格。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補充說明

“端誠”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價值仍符合中華文化對“以誠為本”的追求,強調内外一緻的行為準則。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爸百翮傍亮兒暴慠辯事兵來将迎,水來土堰襏襫道遠知骥度聲獨行其是粉餈否去泰來高緻各色名樣個展供過寒衲毫楮禾稈黃柳家量缰鎖腳輪進膳九千歲決滞勞什骨子理雪露原形冒充默哀那邊納夏偏災蘋果緑前綏清豐迉迡琴瑟失調欺罔铨品熱呼呼仁良箬殼山環刹住蜃辂視膳世裔衰減書館兒鼠苗筍蕨陶熔鐵嘴鋼牙誤國殃民狎慢相強小千世界豨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