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直真誠。《荀子·非相》:“談説之術,矜莊以莅之,端誠以處之。”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進則切辭正論,攻過箴闕,退則端誠杜私,知無不為者,謂之闇騃徒苦。”
“端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端誠”指正直真誠、言行坦率,強調内外一緻的品德态度。其中,“端”意為端正、正直,“誠”指誠實、真誠,組合後表示為人處世不虛僞、不欺瞞。
“端誠”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價值仍符合中華文化對“以誠為本”的追求,強調内外一緻的行為準則。
《端誠》是一個常用的漢語詞語,代表着坦誠、真實和正直的含義。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端誠》的部首是「立」,整個字共有7個筆畫。
段落3:來源和繁體《端誠》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一書中,後來在漢語中得到了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端誠」。
段落4: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端誠」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的意思和現代漢字是一緻的。
段落5:例句他的言語總是端誠而坦率。
段落6:組詞一些與《端誠》相關的組詞有:誠實、真誠、坦誠、誠意等。
段落7:近義詞與《端誠》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誠實、真實、坦率等。
段落8:反義詞與《端誠》意思相反的詞語包括:虛僞、虛假、欺詐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