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頒告的意思、頒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頒告的解釋

布告。《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于邦國。” 鄭玄 注:“ 鄭司農 雲:‘頒讀為班。班,布也,以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諸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頒告”一詞為古漢語複合詞,今多用于文獻及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指“頒布并曉谕衆人”,含官方權威性與公開宣告性質。《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發布通告,使衆周知”,強調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遞特征。

從構詞角度分析:“頒”字從“分”得義,《說文解字》載“頒,分也”,後引申為頒布、分發;“告”字甲骨文象置肉于祭台之形,本義為祭祀禀告,後發展為普遍意義上的告知。二字組合強化了信息發布的莊重性與受衆的廣泛性。

該詞在典籍中多用于政令文書,如《尚書·周書》載“王命頒告四方”,特指君主将重要決策公示天下。其使用需滿足三個要件:發布主體具權威性(如官府、尊者)、内容具公共價值、傳播渠道正式。現代雖少見于口語,但在仿古公文、曆史題材作品中仍有應用範例。

《古代漢語詞典》列舉其近義詞為“頒布”“宣谕”,但“頒告”更側重曉谕過程,包含使受衆知曉并理解的雙重含義。典型用法如《宋史·禮志》記載的“頒告節令”,既指節氣法令的頒布,亦含指導民衆依時而作的教育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頒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基本含義

指官方機構或權威人士公開宣布、布告事項,常見于政令、政策或重要消息的發布。


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古籍用法
    源于《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于邦國。”鄭玄注:“頒讀為班,班,布也,以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諸侯。”此處“頒”通“班”,意為公布,“告”指告知,合指朝廷向諸侯頒布曆法或政令。

  2. 詞性及結構

    • 詞性:動詞,強調官方性質的宣布行為。
    • 構詞:“頒”指發布,“告”指告知,二字組合凸顯自上而下的權威性。
  3. 使用場景

    • 古代:多用于朝廷頒布曆法(如“告朔”)、法令或重大決策。
    • 現代:可延伸至政府、組織或個人通過正式渠道發布公告。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周禮》相關注解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蠻安邦定國百僞變電站邊郭邊嚴别價不谖參人蟾戶稱誦螭虬刺察麤細答剌棱登頓教扼吭奪食遏匿蜂蛾分襟根菜類蔬菜拱揖後族華清池溫泉艱噎籍賦練冠鹿蹤媒氏男扮女裝淺陋蹊跷去僞存真認得破傻大個兒善待少數派生熟生油十二時慢食犬市日受黜順行説誇松凫蜩蜋停闆缇绮通白頹光頑空五角大樓物氣相遜鹹韶消涸小口夏籥協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