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脰鳴的意思、脰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脰鳴的解釋

用頸項鳴叫。《周禮·考工記·梓人》:“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胸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為雕琢。” 鄭玄 注:“脰鳴,鼃黽屬。” 賈公彥 疏:“‘脰鳴,鼃黽屬’者,鼃黽即蝦蟇也。脰,項也,以其項中鳴也。”後用以借喻獨特的方式。 宋 葉適 《<徐斯遠文集>序》:“ 慶曆 、 嘉祐 以來,天下以 杜甫 為師,始黜 唐 人之學而 江西 宗派章焉。然而格有高下,技有工拙,趣有淺深,材有大小,以夫汗漫廣莫,徒枵然從之而不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鳴吻決,出豪芒之奇,可以運轉而無極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脰鳴”一詞在不同文獻和語境中有多重解釋,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1. 字面含義
    根據《周禮·考工記·梓人》的記載,“脰鳴”原指動物通過頸部發聲的現象。例如蛙類(鼃黽屬)通過頸部振動發出鳴叫。這裡的“脰”本義為脖子(形聲字,從肉、豆聲),因此“脰鳴”即“用頸項鳴叫”。

  2. 引申比喻
    在文學作品中,“脰鳴”被借喻為獨特的表現方式。如宋代葉適的《徐斯遠文集》序中提到,将其與“豪芒之奇”并列,指代别出心裁的表達技巧。

  3. 其他争議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其誤讀為“龍鳴”,并解釋為“龍在山谷中吟唱”,這可能因字形或發音混淆導緻。但從權威文獻和字形分析來看,此說法缺乏依據。

“脰鳴”本義為動物通過頸部發聲(如蛙類),後擴展為文學中的獨特表現手法。需注意區分不同語境下的用法,避免與“龍鳴”混淆。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周禮》及張溥《五人墓碑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脰鳴的意思

脰鳴(lóng m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指腰疼痛或脫臼。具體用法根據上下文可以有一些變化。

拆分部首和筆畫

脰鳴的拆分部首是刂(刀刃)、月(月亮),總共有11畫。

來源和繁體

脰鳴這個詞來源于《爾雅·釋疾》這本古代詞典。在繁體字中,脰鳴這個詞變為腰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脰鳴的脰字由腿字上半部分的橫折與下半部分的垂直相交構成。鳴字則由鳥的形狀構成。

例句

1. 我腰鳴了,得多休息一會兒。

2. 運動後,我脰鳴的感覺更加明顯。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脰痛、脰疼、脰椎

近義詞:酸痛

反義詞:舒服、正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