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晉書·天文志上》:“相一星在北鬥南。相者,總領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國,集衆事也。”舊時因以鬥南稱宰相的職位。
(2).北鬥星以南。猶言中國或海内。語出《新唐書·狄仁傑傳》:“ 狄公 之賢,北鬥以南,一人而已。” 元 耶律楚材 《請倪公》詩:“ 倪公 本是我同參,道價峥嶸冠鬥南。”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你道是飛虎将聲名播鬥南;那廝能淫慾,會貪婪,誠何以堪!” 明 許潮 《午日吟》:“英聲邁鬥南,禮賢菴,金巵玉斝菖蒲泛。”
“鬥南”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
指代宰相職位
源自《晉書·天文志上》:“相一星在北鬥南……以佐帝王安邦國”,古代星象學中,北鬥南方的“相星”象征輔佐君王的宰相,因此“鬥南”成為宰相職位的代稱。
地理方位的象征
指北鬥星以南的區域,常引申為“中國”或“海内”。如《新唐書·狄仁傑傳》中“北鬥以南,一人而已”,以“鬥南”突顯狄仁傑的賢能冠絕中原。
成語中的比喻意義
現代用法中,“鬥南”可比喻堅定不移的方向或目标,類似指南針指向南方,強調信念的堅定性(如“鬥南不移”)。
衍生詞“鬥南一人”
特指天下獨一無二的傑出人才,出自《新唐書》對狄仁傑的評價,強調品德或才能的不可替代性。
注意:不同語境下含義側重不同。例如在古詩“道價峥嵘冠鬥南”(元·耶律楚材)中,“鬥南”既含地理方位,又暗喻德行高潔如星辰。建議結合具體文獻進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