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鬥分的意思、鬥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鬥分的解釋

古時的一種曆算方法。《北史·儒林傳上·李業興》:“ 業興 乃造《九宮行棊曆》,以五百為章、四千四十為蔀,九百八十七為鬥分,還以己未為元,始終相維,不復移轉,與今曆法術不同。”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歷法步歲之法,以冬至鬥建所抵,至明年冬至,所得辰刻表秒,謂之鬥分。”


亦作“鬭分”。見“ 鬥分子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鬥分”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術語,具有特定的含義。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天文曆法專著的解釋,其詳細意思如下:

鬥分 (dǒu fēn)

指中國古代曆法中,以北鬥星鬥柄的指向變化來劃分時節、确定回歸年長度時,所采用的分數單位。具體指回歸年長度(歲實)中,除去整數日(如365日)後,剩餘部分的分數表達。例如,在《四分曆》中,回歸年長度被定為365又1/4日,其中的“1/4日”即被稱為“鬥分”或“歲餘”。這個分數是通過觀測北鬥鬥柄在冬至點附近移動的度數(古度)與周天度數(古度365.25度)的比例關系推算得出的。

核心要點解析:

  1. 天文觀測基礎:其概念源于對北鬥七星(尤指鬥柄)周年視運動的觀測。古人發現鬥柄指向與季節變化密切相關,如“鬥柄東指,天下皆春”。
  2. 曆法計算單位:“分”在此指分數部分。它是回歸年長度(太陽連續兩次通過春分點的時間間隔)減去整數日後剩餘的小數部分的特定表達方式。
  3. 具體數值代表:最常見的“鬥分”值是1/4(四分曆),意指一年長度為365.25日。其他曆法如《太初曆》的鬥分是385/1539(約0.2502)。
  4. 曆法意義:是早期曆法(如《四分曆》)的核心參數之一,用于協調朔望月與回歸年的關系,安排閏月,确保曆法能準确反映季節更替。

權威來源參考:

“鬥分”是中國傳統天文學和曆法學中的一個專有名詞,特指通過觀測北鬥星象推算出的回歸年長度中不足一日的分數部分(常以1/4為代表)。它是中國古代曆法體系(如四分曆)建立的重要基石,體現了先民将天文觀測應用于時間計量的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鬥分”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術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天文學與曆法術語

  1. 核心定義
    指回歸年長度的小數部分,用于古代曆法計算。例如,古四分曆經實測得出回歸年為365.25日,其中“鬥分”即0.25日(即1/4日),通過分母1843表示為455/1843日。

  2. 計算示例
    如《景初曆》中,周天為365.2469度,鬥分對應0.2469日,兩者均以1843為分母,體現古代曆算的精密性。

二、其他可能含義

  1. “鬥分子”的簡寫
    在部分文獻中,“鬥分”可能與“鬥分子”相關,指多人湊錢辦事的行為,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2. 注意區分
    提到的“争鬥、利益分配”可能為誤引或混淆其他詞彙,建議以曆法解釋為主。

三、總結

“鬥分”主要用于古代天文學,是曆法制定中計算回歸年餘數的重要參數,體現了中國早期天文學的數學智慧。其他含義需謹慎考據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闇蟲慠慢白皎皎被動式摒絕哺糒成開皆大吉,閉破莫商量炊沙作糜賜沾叨絮打啟發颠杪調說豆角杜陵風月手遁辭诶诒二王後發報敷蕍诟讓桂殿蘭宮孩穉酣戰惠蛄鑒詧今草觔鬥糾合之衆均拉恪懃寬纾昆腔梾木離鸾别鹄籬鷃緑毛幺鳳罵街牤子明渠穆若内景鳥鳴澗拚得酺燕乾匿清水臉全個上齋設科失敗為成功之母恃固睡神四放松香歎嗚望眼欲穿微驗無澤鞋弓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