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兜的的意思、兜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兜的的解釋

亦作“ 兜地 ”。亦作“ 兜底 ”。突然、立刻。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行不到書窗直下,兜地回來又説些兒話。” 元 馬緻遠 《漢宮秋》第三折:“那一會想菱花鏡裡妝,風流相,兜的又橫心上。”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一折:“可怎生到門前兜的又回身。” 明 崔時佩 李景雲 《西廂記·許婚借援》:“從見了那個人,兜底便可親。”《東周列國志》第五八回:“這枝箭不上不下,不左不右,恰恰的将 潘黨 那一枝箭,兜底送出布鵠那邊去了。”《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 安老爺 ﹞慮到公子此番進場,那個‘中’字,有些拿不穩,所以兜的添了樁心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兜的”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作為副詞的含義

  1. 核心釋義:表示“突然、立刻”。

    • 例: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從見了那人,兜的便親”,形容情感突然湧現(、4、5均提到類似用法)。
  2. 變體形式:亦寫作“兜地”“兜底”,屬于古漢語中的口語化表達,多見于元曲及明清小說。

二、“兜”字的本義及引申義

“兜的”中的“兜”本為名詞或動詞,需結合其基本含義理解:

  1. 本義:
    • 古代作戰時的頭盔(如“兜鍪”),後引申為形似頭盔的容器(如“網兜”“衣兜”)。
  2. 動詞用法:
    • 環繞:如“兜圈子”;
    • 招攬:如“兜售”;
    • 承擔:如“兜底責任”。

三、綜合說明

“兜的”作為副詞,強調動作或狀态的突然性,屬于古白話中的特色表達,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兜”作為單字在口語和書面語中仍廣泛應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兜”的字形演變(如小篆中的頭盔象形),可參考古文字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兜》是一個常見的漢字,拼音是dōu。下面是關于它的一些信息: - 意思:指用以裝載或盛放東西的袋子或口袋,常見于口語中。 - 部首和筆畫:《兜》的部首是八,總共有12個筆畫。 - 來源:據說,《兜》源于古代的蟬蛻形狀,因此用來表示容器。 - 繁體:《兜》的繁體字是「兜」。 -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兜》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 例句:他從兜裡掏出一枚硬币。 其他相關信息包括: - 組詞:手兜、背兜、袋兜等。 - 近義詞:口袋、袋子。 - 反義詞:空、空無一物。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