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西讨的意思、東征西讨的詳細解釋
東征西讨的解釋
謂四處征伐。 唐 楊炯 《左武衛将軍成安子崔獻行狀》:“至如出車授鉞,東征西讨,孤虛向背,則雖女子之衆,可以當於丈夫。”《元史·木華黎傳》:“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鋭垂四十年,東征西讨,無復遺恨。”《楊家将演義》第四一回:“若區區 漢高皇 、 宋太祖 等,特凡夫俗子耳,尚且東征西讨,遂成帝業。倘我遇之,彼當退避三舍矣。”
詞語分解
- 東征的解釋 .向東征伐。《詩·小雅·漸漸之石》:“武人東征,不皇朝矣。” 鄭玄 箋:“将率受王命東行而征伐。” 漢 揚雄 《甘泉賦》:“函甘棠之惠,挾東征之意。” 唐 李商隱 《隨師東》詩:“東征日調萬黃金,
- 讨的解釋 讨 (討) ǎ 查究,處治:檢讨。 征伐,發動攻擊:讨伐。聲讨(宣布罪行而加以抨擊)。 研究,推求:研讨。探讨。 索取:讨還(俷 )。 求,請求:讨教(刼 )。讨饒。 惹:讨厭。讨人喜歡。 娶:讨老婆
網絡擴展解釋
“東征西讨”的詳細解釋如下:
-
基本釋義
指四處出兵征戰讨伐,形容頻繁進行軍事行動或不斷擴張勢力範圍。其中“東征”指向東方出征,“西讨”指向西方讨伐,組合後泛指多方向作戰。
-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唐代楊炯《左武衛将軍成安子崔獻行狀》:“至如出車授钺,東征西讨,孤虛向背,則雖女子之衆,可以當于丈夫。”。元代《元史·木華黎傳》中也有引用,強調征戰多年的功績與遺憾。
-
語法與用法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東征”和“西讨”并列組成。
- 詞性:含褒義,多用于形容軍事統帥或國家頻繁作戰的功績。
- 搭配:常作謂語、定語,如“他一生東征西讨,立下赫赫戰功”。
-
示例與延伸
- 曆史語境:如成吉思汗東征西讨,建立龐大帝國。
- 現代引申:可比喻在多個領域或方向持續努力(需結合上下文)。
-
近義詞
“南征北戰”“戎馬倥偬”等,均強調四處征戰的經曆。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左武衛将軍成安子崔獻行狀》及《元史》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征西讨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團體東征西讨,意味着他們勇往直前,積極參與戰鬥或努力奮鬥的精神。下面是有關東征西讨的一些相關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東:部首為"一",總共4畫;
- 征:部首為"彳",總共8畫;
- 西:部首為"口",總共6畫;
- 讨:部首為"言",總共7畫。
來源:
東征西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書籍《左傳》和《國語》中的記載。這個成語在中國曆史上經常用來形容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向敵人的東方和西方發起攻擊和反擊。
繁體:
東征西讨的繁體字是「東征西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東征西讨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例句:
- 這支軍隊正在東征西讨,他們将保衛我們的國家。
- 我們要像古人一樣,勇敢地東征西讨,追尋自己的夢想。
組詞:
- 東南西北:表示四個方向。
- 征服:指以武力或智慧征服别人。
- 讨論:指為了解決問題而進行思考和交流。
近義詞:
- 征戰、遠征、作戰
反義詞:
- 和平、安居樂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