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瀉的意思、洞瀉的詳細解釋
洞瀉的解釋
腹瀉。《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諸洩總括》:“寒濕洞瀉即寒瀉,鴨溏清徹痛雷鳴。”《鏡花緣》第六一回:“餘如成洞瀉,成嘔逆,以及腹痛、黃瘦種種内傷,皆茶之為害,而人不知。”
詞語分解
- 洞的解釋 洞 ò 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 透徹地,清楚地:洞悉。洞穿。 說數字時用來代替零。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瀉的解釋 瀉 (瀉) è 液體很快地流:傾瀉。 排出稀屎:瀉肚。瀉藥。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洞瀉”是中醫術語,指一種急性或嚴重的腹瀉症狀,其解釋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1.基本定義
- 詞義:指“腹瀉”,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如水狀。
- 字形解析:
- “洞”有“穿透、直下”之意,形容腹瀉時腸道内容物快速排出;
- “瀉”指液體急速流動,引申為腸道内容物不受控地排出。
2.中醫病理解釋
- 病因:主要與寒濕或脾虛有關。如《素問》提到“濕乃大行”“陰盛内寒”可導緻脾胃功能失調,水谷不化,引發洞瀉。
- 症狀:典型表現為腹痛、腸鳴、水樣便(“鴨溏清徹”),嚴重時可能伴隨虛脫。
3.與現代醫學的關聯
- 對應病症:類似急性腸胃炎、感染性腹瀉等,以水樣便、頻繁排便為特征。
4.治療與調養
- 中醫常用溫中散寒、健脾祛濕的方藥,如“四靈散”“艾葉煎丸”;
- 需注意飲食調理,避免生冷寒涼食物。
5.相關術語
- “洞洩”為同義詞,二者可通用;
- 近義詞包括“濡洩”“寒瀉”,均屬中醫洩瀉分類。
“洞瀉”是中醫對水樣腹瀉的專稱,強調病因與寒濕、脾虛相關,需結合整體辨證施治。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方劑或古籍原文,可參考《素問》《醫宗金鑒》等中醫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洞瀉(dòng xiè)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原意是指疏通堵塞的管道或通道。拆分部首是⺡和冗,其中⺡表示水的形象,冗表示堵塞。根據筆畫計算,洞瀉共有8畫。
繁體字“洞瀉”在傳統的繁體漢字中使用。它的字形變化主要在“洩”部分,繁體中使用的是“瀉”字形。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洞瀉的古字形較為簡化,澤的部分使用了象形字的形式,整個字形更加暧昧。不過,洞瀉的古字形在現代漢字中已經較少使用了。
以下是一些關于洞瀉的例句:
1. 喝下一杯溫熱的姜湯可以幫助洞瀉。
2. 這種草藥有助于洞瀉痰液。
3. 醫生建議服用輕度瀉藥來達到洞瀉的效果。
洞瀉的一些組詞包括:洞穴、洞口、洞内。近義詞可以是疏通、疏導,而反義詞可以是阻塞、堵塞。
希望以上内容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