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汋的意思、邦汋的詳細解釋
邦汋的解釋
指盜取**者。《周禮·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斟汋盜取國家密事,若今時刺探尚書事。” 賈公彥 疏:“ 漢 時尚書掌機密,有刺探尚書機密,斟酌私知,故舉為況也。” 孫诒讓 正義:“汋酌聲類同……蓋斟酌有求取之義,故盜取密事者謂之邦汋。” 王闿運 《振威将軍張君墓志銘》:“飛章告變,誣為邦汋。”
詞語分解
- 邦的解釋 邦 ā 國:友邦。鄰邦。邦交(國和國之間的正式外交關系)。邦國(國家)。邦人(本國的人)。 國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汋的解釋 汋 ó 水聲。 古通“酌”,挹取:“夫水之于汋也,無為而才自然矣。” 汋 è 古地名用字。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邦汋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邦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記載及學者注釋進行如下解析:
-
基本釋義
指盜取國家機密的人,類似于現代語境中的間諜或密探。該詞出自《周禮·秋官·士師》,被列為古代司法官員需掌握的“八成”(八類重大罪行)之一。
-
文獻出處與注釋
- 《周禮》原文:“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
- 東漢鄭玄注:“汋”通“酌”,意為斟酌探取機密,并舉漢代刺探尚書機密的案例類比。
- 清代孫诒讓進一步解釋:“汋”與“酌”音義相通,含“求取”之義,故将盜取國家密事者稱為“邦汋”。
-
字詞解析
- 邦:指國家。
- 汋(音yuè):本義為水湧出,此處引申為暗中探取、盜取。
-
曆史用例
清代王闿運在《振威将軍張君墓志銘》中曾用此詞描述誣告他人為間諜的事件:“飛章告變,誣為邦汋”,可見該詞在近代仍有使用。
“邦汋”屬于古代法律術語,特指通過隱秘手段獲取國家機密的行為或實施此類行為的人,詞義帶有貶義色彩,反映了古代對國家安全信息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邦汋(bāng bèng)一詞的意思是指人民*********、民族國家。它由“邦”和“汋”兩個字組成。
“邦”是一個很常見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總共有7畫。它的意思是國家、州縣等行政區域,也可以指外國。例如,“國家邦交”、“邦務局”。
“汋”是一個比較罕見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氵”,總共有9畫。它的本意是泉水迸出的樣子,也可以指邊界、國界。例如,“邦汋相連”、“邦汋交界”。
邦汋一詞源于古漢語,它的繁體字形為“邦鋌”。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字形也有些差異。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們祝願各邦汋之間能夠保持友好的關系。
2. 邦汋的民衆需要團結起來,共同發展國家。
3. 這個地區的邦汋交界處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
一些與邦汋相關的組詞包括:邦國、邦交、國邦等。它們表示與國家和國際關系有關的詞彙。
邦汋的近義詞可以是國家、民族國家、國度等。它們都指代着獨立的行政區域。
邦汋的反義詞則可能是邊界、境界、疆界等。它們指的是界限和分隔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