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鐘乳的别名。因其中空輕薄如鵝翎管,故稱。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三·石锺乳》。
鵝管石的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綜合解析:
鵝管石是石鐘乳的别名,因其中空管狀形态類似鵝的翎管而得名。這一名稱最早記載于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三·石锺乳》。
形态結構
屬于鐘乳石早期形态,呈透明或乳白色中空管狀,直徑約4-5毫米,長度可達數米,因生長環境不同可能發生彎曲。其形成源于含碳酸鈣的地下水在溶洞頂部析出結晶,經長期重力作用向下生長。
礦物成分
為碳酸鹽類方解石族礦物,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含少量微量元素。具有玻璃光澤,硬度3,解理完全,斷面呈貝殼狀。
少數文獻(如查字典)提到鵝管石作為成語,喻指言辭華麗但内容空洞,但此用法在主流文獻中較少見。
說明:溶洞中鵝管石形成需數萬年,遊客需避免觸碰以免破壞;藥用時需遵醫囑,過量可能引發不良反應。
《鵝管石》是一個成語,形容像鵝蛋一樣大小的令人佩服的石頭。
《鵝管石》的部首是“石”字的部首“石”(shi2),總共有7個筆畫。
據傳,《鵝管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曆代名畫記》一書中,形容明代畫家沈周繪畫的手法,使石頭看起來像鵝蛋一樣光滑圓潤,引人注目。
《鵝管石》的繁體寫法是「鵝管石」。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鵝管石」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現代使用的常用字規範中,「鵝管石」的寫法是統一的。
1. 他手中的石頭真像是一顆鵝管石,非常漂亮。
2. 我曾在博物館裡看到一塊傳世的鵝管石,細膩的紋理讓人歎為觀止。
組詞:鵝蛋、管子、石頭。
近義詞:鵝卵石
反義詞:破石、破碎
【别人正在浏覽】